刊登日期:104年11月13日
 刊登媒體:經濟日報
 刊登記者:王奐敏
 專欄主題:葉鴻儒:選台股商品 看團隊績效


選台股商品 看團隊績效

台股價值面相當便宜,目前投資重點為「選股不選市」,需要找尋特別的產業、有利基的公司,一般投資人可能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因此採取定期定額布局台股基金為目前最適合的方式。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指出,優秀的研究團隊、過去績效及穩定度佳為挑選重點。

葉鴻儒表示,台灣企業其實表現沒有那麼差。以大中華區來看,陸股近幾個月彷彿坐了雲霄飛車,在公司治理方面,台灣比大陸公司進步很多,而且大部分公司財報透明度佳,股東報酬率、股息配發率也高,整體企業品質是勝過大陸公司的。

只是在市場上有幾個隱憂。第一個是稅制,以證所稅為例,制度若是因為選舉議題而左右搖擺或語言上有不同解釋,會讓外資無所適從。

第二是面對大陸競爭,外資希望是開放的。因為愈早合作愈有利,怎麼阻擋都沒有用,如果採取早期「戒急用忍」態度,將喪失先機。

第三是台灣過度仰賴外貿,應該增加內需。比起香港只有金融、服務、貿易,台灣行業有更大的發展性。以觀光業為例,面向就不夠廣,應該要深化地方特色。台灣的環境很適合蓋樂園,因為周邊環境多元,還可帶動周邊商機。


葉鴻儒說,他很多外國朋友來台灣度假,甚至有人想退休後來台灣居住。大陸蘇州就有房地產主打退休、養生題材,台灣也可以發展相關醫療照護、退休市場,相對更有吸引力的。

台灣公司有好的品質與技術,只是股價長期被低估,沒辦法回到正常的價值,殊為可惜。如果有好的產業政策帶領,就有機會讓市場重新評價。

台股不應該長期這麼便宜,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安倍,只要改革方向是對的,市場就買帳,從日股漲翻就可以看出來。

葉鴻儒認為,政府若能引入不同領域的技術官僚,不是僅限於製造業思維,效法新加坡、香港從外面找不亞於民間企業CEO的人才,發展「軟實力」,將能大幅提高政府效能,產業政策也會有長遠規劃。走到這一步時,好的公司股價就會往國際靠攏。

美國經濟景氣好轉,台灣也會逐漸跟上。大環境架構下將會有板塊上的改變,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會消失,也會有新的板塊起來。因此在台股的投資上,投資人必須耐心等待,長期投資時,以定期定額應對是最合適的方式。

 
回首頁<<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