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曙光乍現 聯準會寬鬆嘉惠台股

Picture2

十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實質性協議,內容涉及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開放,以及高達 400 億到 500 億美元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採購等範疇,美中領袖原本預期在智利主辦的APEC峰會期間簽署協議,但智利已宣布取消主辦峰會,目前簽署協議與否及會談地點均平添新變數。稍早美方暫停10/15針對中國2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關稅自25%上調至30%的計畫,中國亦邀美方前往北京進行第二階段會談。不過近期傳出川普所要求中國購買價值5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一事,北京拒絕承諾特定購買數字和時間,美中關係後續發展是否再生變數,仍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另一個市場觀察重點是聯準會貨幣政策,聯準會在10月份FOMC會議中決議降息25個基點,並暗示未來可能暫時維持利率不變。聯準會主席鮑爾聲稱貨幣政策處於良好位置,且提及經濟數據證實聯準會的經濟展望。基本上聯準會保持寬鬆貨幣政策基調對風險性資產走勢仍屬於好消息; 而美中貿易協談在進入下一階段攻防之前至少先提供市場喘息空間,對風險性資產而言亦終歸不算壞事。

利多因素驅動 外資過去兩個月持續買超台股

而內部因素為台灣基本面。台灣主計總處10/31公布第3季GDP增幅概估為2.91%,較8月預測的2.67%上修0.24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美中貿易戰讓網通、伺服器業者回台生產,國內投資優於預期等兩大主因,使台灣第3季的GDP增速創下自去年第3季以來、近五季的最大增速。

在上述因素影響下,過去兩個月(9月及10月)外資持續買超台股超過兩千億台幣,這些因素短期內仍對台股產生利多效應。若無意外台股也是有可能在11月由科技股領軍續漲,至於內需大型股可能受青睞於台商資金回流,但動能將不如科技股。台灣股市在第四季度或許與時間在賽跑,如果11月能延續之前漲勢,之後銜接上年底12月的作帳行情,台股在今年年底以前有機會續創新高。

看好5G、蘋果供應鏈、伺服器、電動車、半導體晶片及電動腳踏車

展望未來,多項數據顯示全球景氣基本面表現乏力,但尚未步入衰退,而美國聯準會相對鴿派的立場,加上中國政府為因應經濟減速可能推出的刺激政策,以及台灣受惠於美中貿易戰中國轉單至台灣,與台商回台進行資本投資的內外雙重激勵,國內上市公司今年基本面業績第三季將好過第二季,而第四季又將優於第三季,年底前基本面趨勢應是持續回溫。當然全球景氣放緩的大環境不可能對相關產業鏈毫無衝擊,但台股短期較為豐富的題材面或將持續影響相關類股及個股的表現。

至於類股表現,在科技產業方面,我們看好5G、蘋果供應鏈、伺服器、電動車及半導體晶片等產業,傳產部份看好電動腳踏車,也持有部分具備高股息率吸引力的金融類股;相對而言對NB族群看法稍微保留,因其營運狀況下滑且11月營收面臨下修壓力,另外由於全球景氣明顯呈現週期性的放緩,對於原物料類股傾向減持。我們建議投資人可將目前的投資主軸聚焦科技股,並輔以投資美中貿易戰受惠股、5G相關族群、蘋概股及伺服器的策略。美中貿易談判的發展雖趨於緩和,仍將持續觀察後續發展及效應,整體的投資策略將繼續聚焦前景較為紮實的產業以及競爭實力較為雄厚的個別標的。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