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和談+資金寬鬆 台股迎春風
統一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 劉彥伯

台股2019年亮麗收紅,加權指數全年上漲23%,是近十年最佳年度漲幅。2020年新春首個交易日也大漲開出紅盤,主要受到幾個利多激勵,包括美國經濟數據樂觀激勵美股四大指數新年開盤續創紀錄新高,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本月15日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人民銀行宣布6日起全面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估計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8000多億元,跟進歐美日三大央行寬鬆資金。
對外資有吸引力 新春行情樂觀
本週末(11日)是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選前行情偏多,選後大勢底定回歸基本面。美國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加上美中和談樂觀進展,降低全球景氣不確定性;台灣經濟也穩健回溫,預估今年GDP呈現成長態勢。美國聯準會每月購債的量化寬鬆計畫至少持續至年中,新興市場多國央行也還有降息空間,市場資金充沛,有利全球股市續漲動能,尤其是高成長力的科技股會繼續受到資金追捧。
外資在2019年買超台股2,442億元,是台股上漲的重要推手,買超重心為具全球競爭優勢的半導體相關、蘋果供應鏈等電子股以及高殖利率金控股。觀察台股近十年外資動向,與加權指數漲跌幅關聯度高,當外資買超金額超過千億元,當年指數表現即為上漲。
看好2020年台股仍會繼續吸引外資流入,吸金優勢除了高殖利率,還有一項獨特利基,就是美中之間的貿易戰不確定因素仍會持續存在,但台灣雖然短暫受干擾,但中長期卻是轉單效應受惠者,同時,中國廠商持續去美化,有利於台灣產業的發展。台商陸續回台設廠投資,提振經濟與資金回流效益會持續顯現。
5G、AI、汽車智能化是長線題材
外資及本土資金對台股具持股信心,預期第一季加權指數於11,000點至12,000盤堅震盪,短線需留意漲多回檔風險,但回檔皆是買點,重點在於評估持股的獲利前景與股價位置是否仍值得續抱,若是基本面無虞但股價過高者亦可逢高減碼後再伺機買回,積極選股、汰弱留強仍是主要操作策略。
看好投資方向上,5G將帶來整體產業升級,台灣IT產業直接受惠,除了基地台加速布建的基礎建設商機之外,今年備受期待的5G手機上市,也將帶領智慧型手機需求回升;AI、雲端、物聯網、汽車智能化的應用趨勢也為產業帶來新商機,皆是值得長線投資的題材。
慎防漲多回檔 尋找低基期股
風險方面,行政院主計處預估台灣2020年GDP穩健增長,按歷史經驗,在經濟增長階段,台股PB值約落在1.7倍至1.9倍之間,對應指數區間是11,154~12,158點,目前PB值接近上緣,指數在相對高點,因此今年台股最大的風險是景氣到頂、漲多拉回。但拉回才有下一波上漲,對策是留意科技產業分化趨勢,尋找低基期股。
產業方面,需留意M化的風險,主要是5G產業裡擁有高階技術與能力的廠商,與一般廠商之間的差距會拉開。另一個是中國新興產業的競爭者追趕,這個現象以前就有,但去年陸廠在政策扶植下,追趕速度有加快趨勢,今年要留意陸廠競爭者進入帶來的產業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