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後正常生活受惠股找強勢股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 周書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火不止,國際股市全面重挫,台股表現自然難以置身事外。地緣政治的衝突更牽動著兩岸的政治敏感神經,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通膨壓力難除,加上總體經濟波動預期升高,使得台股爆量重挫,下跌197.88點,以17736.52點作收。
當大家都聚焦於戰爭衝突時,大多是短期效應,對於經濟是否會造成全面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評估。聯準會重新啟動升息循環,收緊資金,才是影響股市走向的重要因素。
台股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市場追價意願有限,波動自然會加大。所幸,全球經濟又有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恢復正常秩序的樂觀期待,只有地緣政治風險一除,就會出現反彈,回歸經濟基本面。
在波動的行情中,還是可以找出強、弱勢族群。強勢股以低基期、高殖利率、與疫後復甦股的表現為代表。面對下半年可能迎來的鬆綁邊境管制,與人流物流相關的航運股,將持續扮演多頭領頭羊。
此外,人們一旦回復正常生活,經濟活動將由線上轉實體,從個體走向群體,也會走向戶外,對於紡織、製鞋等運動類股是大利多,航空股更是疫後商務旅行重啟的重要指標。餐飲、觀光股也可望受惠。
弱勢股則以電子股為代表。受到美國聯準會緊縮資金影響,市場資金水位不像以往豐沛,許多高本益比個股無法再享有高本益比,必須下修,在資金競相撤出股市時,修正會更加明顯。
台股持續是中美貿易戰的受惠者,投資主軸與兩大國家的經濟表現高度連動,2022年的投資不但要看美國臉色,中國的經濟走勢也值得留意。台股都可以從中挑選優質股投資,增加獲利機會。
過去兩年,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台股的半導體產業引領風騷,今年在本益比的調整潮中,部分個股不再享有高本益比,應選擇有基本面題材的個股投資。許多產業都需要增加資本支出才能應因經濟復甦的需求,電動汽車、伺服器等依然看好,仍是重要投資趨勢。
中國的經濟則是有很高的機率出現「最壞的情況已過」,台股將因此出現新的投資機會。對於在中美貿易戰後,依然持續耕耘中國市場的台資企業,更能彰顯經營韌性。大多數時候,投資人只聚焦在將製造基地移出中國的台商,卻忽略了仍有部分台商,已經挺過最艱困的時刻,將跟著中國大的經濟一同恢復元氣。
中國的「東數西算」政策,要在天然資源豐富的貴州等西部地區建立數據中心,已逐步落實,台股也有公司受惠。中國鐵了心要為科技產業執行「去美化」、「去日化」,擺脫對於國外的技術依賴,部分在地化耕耘有成的台資企業,在此自有技術取代歐美的過程中,仍然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也會反映在業績表現上。
時序進入3月,上市櫃公司大股東為因應股東大會的召開,有持股回補的壓力,是股市的重大支撐。面對近期的波動走勢,台股若出現跌深,應該回補持股,逢高則應減碼,可用拉長持股時間的方法增加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