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季投資展望
富邦歐亞絲路多重資產型基金經理人 蔡耀霆

美國通膨年增率將逐步下降,聯準會加息步調可望放緩
2022年美國經歷了40年以來最高的通膨,而這主要因素有:1)新冠疫情對供應鏈、勞動力帶來衝擊,導致供給端緊缺;2)俄烏戰爭抑制了兩個糧食出口大國,帶來全球糧價的上漲;3)美國政府推出多項財政刺激政策,帶動整體市場需求提升。而通膨的升溫也驅使聯準會進行數次的大幅度加息。
展望未來,通膨年增率可望在2023年緩步下降,主要受惠於供應鏈瓶頸的改善、消費需求的放緩(例如家電、家具、二手車等商品價格已經看到回落跡象),此外佔CPI比重超過三成的房租可望在2023第二季開始見頂。目前市場預期2022年聯準會將升息17碼,並於2023年第一季升息2碼後,結束本輪的升息,並可望在2023年第四季降息1碼。而財政政策部分,美國政府推出的鼓勵清潔能源、晶片法案也可望帶動投資並引導製造業回流美國。
歐洲能源問題有所緩解,但仍須關注俄烏戰爭進展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歐洲是主要被影響的地區,主要由於俄羅斯輸送到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停止,所引發的能源價格飆漲,導致歐洲地區通膨數據大幅攀升,這不僅加大歐洲企業以及家戶的能源成本壓力,也驅使歐洲央行必須迅速加息來壓低通膨數據。
不過,近期歐洲天然氣短缺的影響已逐漸降低,這主要受惠於美國LNG的進口量大幅攀升,疊加歐洲各國對天然氣需求量下降等因素,帶動歐盟天然氣儲存量已高於過去五年的平均水準(且差距還在持續提升),這也使得歐元區的通膨年增率在2022/11月開始看到觸頂的跡象,這可望帶動歐洲央行未來升息步伐放緩。
目前市場預期,2022年歐洲央行升息10碼,2023年再升息3~4碼。此外,筆者也觀察到11月的製造業PMI數字為47.1(上個月為46.4),為今年1月以來的首次月增,隱含了歐洲在供應鏈以及能源問題逐步正常化下,製造業狀況有所回升。目前歐洲存在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仍是在俄烏戰爭的進展,未來仍需持續關心戰事是否升級。
中國逐漸放開疫情管控,經濟可望復甦
中國2022年持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動能,下半年特別是在10~11月疫情擴散下,各大城市陸續採取的封控措施,影響了經濟復甦的動能。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主要觀察重點是:1)疫情管控措施,在中國國務院發布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及各地政府於12月開始陸續解除各項限制下,筆者認為2023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步減弱;2)財政政策,預期政策將會持續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房地產行業竣工,支持受疫情影響及低收入人群(發放補助),進一步提升投資及消費動能;3)貨幣政策,2022年以來M2增速持續加速,截至10月已經達到了11.8%(相對於年初的9.8%)。綜合以上,預期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率可望由2022年的3.3%加速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