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高檔震盪 把握布局AI機會
野村高科技基金經理人 謝文雄

近期台股隨美國科技股走勢轉趨震盪,投資人擔心可能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將採取更嚴厲的貿易制裁法案,加上美國9月降息機率大幅提高,資金從科技股移出並轉進先前漲勢不多的小型股與價值股,不過企業財報利多亦給予股市支撐,台股上週共下跌2.25%,收在22119.21點。雖然走勢較為震盪,但低檔承接買盤仍在,加上AI成長趨勢明確,持續看好台股中長線前景,回檔即為加碼時機。
台股近期的震盪整理,可能更加嚴厲的貿易制裁政策只是驅動因素,畢竟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前,局勢仍有變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改由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接棒,讓民主黨的民調逐漸趕上,但即使川普真的勝選,未來的政策仍是未知數。因此,美國科技股與台股的拉回修正其實是反映較高的評價面,就台股而言,雖然目前台股的評價還沒有到達歷史上泡沫時期的水準,但評價不能說是便宜,除非看到企業獲利持續上修,否則盤勢較大可能會是區間震盪,來回測試股價與獲利面的關聯性。
從基本面來看,支持股市上漲的因素並未消失。上週台積電的法說會公布第二季獲利年增36%,每股盈餘新台幣9.56 元,第三季的營收預估符合預期但是毛利率預估優於預期,2024年整體營收與資本支出亦同時上修, 整體表現算是略優於預期。另外,美國6月零售銷售表現持平,優於市場預期,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數較預期高,顯示美國經濟動能確實趨緩但仍具有韌性,加上通膨數據持續降溫,給予聯準會在9月採取預防式降息的空間,整體環境有利股市。因此,只要政治面的雜音消除或降低後,股市即可望回歸基本面,前景仍樂觀看待。
這波股市上漲主要受惠於AI需求的快速增長,而目前AI的發展才剛剛開始。無論是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還是終端用戶的設備(如電腦和手機等),從雲端運算到邊緣運算,AI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晶片,這也是推動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的主要動力; 在2020至2021年期間,半導體產業因疫情引發的在家工作(WFH)需求而經歷了一波大的成長循環, 然而隨著疫情降溫,過高的庫存經歷了兩年的時間來進行調整。目前,半導體產業正處於第二波正向循環,由AI領軍的成長, 最先是由大型CSP業者建置AI伺服器所驅動的相關需求帶動的, 現階段美國大型CSP對AI伺服器的資本支出仍在加速。此外,AI應用也在逐步擴展至邊緣AI,包括手機、平板和筆電上的AI應用, 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至2025至2026年。未來除了降息可能刺激消費需求,終端產品所搭載的AI應用也會越來越多,這一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第三季通常是電子股的旺季, 隨著 Apple 將於 9 月推出具備 AI 服務的新產品,預計這些產品將對消費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有望掀起一波換機潮,從今年下半年延續到明年,AI 手機的表現值得密切注意。此外,智慧駕駛車與人形機器人是 AI 應用的另一個長期趨勢。在歐美各國紛紛對中國低價電動車提高關稅的情況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的出貨動能已逐漸見底, 儘管特斯拉的 RoboTaxi 系統因阻礙而延遲推出,但特斯拉仍是智慧駕駛車領域的全球領頭羊; 雖然 RoboTaxi 和人形機器人的問世與推廣尚需時日,但從長期來看,對半導體晶片等相關供應鏈的需求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