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增長在2019年將重返趨勢水平
滙豐中華投信投資長 張靜宜

最近幾週公布的美國重要經濟數據較預期來得差,當中最受關注的包括2018年12月份消費者支出急跌,以及今年2月份就業人數僅增加20,000人,為2017年9月以來的最差表現,隨之而來的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引發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疲弱的擔憂。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是否會步向經濟衰退?又投資人對此情況該如何因應?
無可否認地,美國經濟增長在今年有所放緩,2018年第四季GDP經調整折合成年率增長為2.6%,較第二季的逾4%較低。然而,市場應以較全面的角度審視增長放緩的情況;事實上,第四季的增長步伐仍然高於公認的趨勢增長估算水平(美聯準會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均指趨勢水平為低於2%),並相當於2016年以來經濟增長的平均步伐。
惟考慮到美國刺激經濟高速增長的財政措施效力正在減退,相同的增長速度難以在2019年延續,因此,我們推測的基本情境是,儘管美國經濟在2019年或將進一步放緩,然而,整體增長仍有大概率重返趨勢水平之上。同時,基於以下兩個主要原因,我們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將不會低於趨勢水平。
勞動市場和消費力道強勁
雖然近期消費支出和就業數據疲弱值得留意,但勞動市場和消費基本面因素依然強勁,且就業機會減少的情況與其他高於平均水平的勞動市場指標(如就業調查)並不一致。特別是,就業數據需搭配失業率極低的情況一同解讀,當前美國的失業率為3.8%,低於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與2000年經濟繁榮時的水平相去不遠。
商業和消費調查也顯示勞動市場緊俏,正在明顯拉升美國的工資成長。2月份平均時薪年增長率上升3.4%,是2009年4月以來的最快幅度。然而,製造業工資成長未見明顯增加,且成長率略低於2007 至2009年的水平,此係受到全球趨勢和競爭的影響。不過企業招聘意願強勁,加上工資成長,意味著家庭收入可望得到強力支持,且消費者信心高於平均,2019 年的支出成長將維持穩健。
聯準會的鴿派立場
近幾個月的重要市場發展,在於美國利率政策有著顯著的變化。去年12 月,聯準會調升利率,並表示今年將可能兩度升息25 個基本點;在3 月份會議,聯準會改為暗示今年不會升息,2020 年可能升息25 個基本點一次;而近期美國官員重申對未來的利率變動「保持耐心」,最新的點陣圖亦顯示今年不會升息。與此同時,聯準會預告將在下半年期間逐步放慢縮表速度,時間也較一般預期來得早,這更意味著另一個的鴿派信號。
考量目前的聯邦基金利率低於市場隱含的中性利率,因此政策展望的轉變揭示著重要意義,換言之,聯準會發出的訊息是,政策利率在今年轉為緊縮的機會不大,此亦降低了經濟在短期內出現衰退的機會,主要係因為在最近的三次經濟衰退前,聯邦基金利率皆上升至超越市場隱含的中性利率。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出現逾10年來的首次倒掛,但事實上曲線要出現更大的幅度,才會觸及過往預示經濟衰退時的水平,而鑑於長期政府債券殖利率偏低,目前倒掛預示的衰退期亦有可能減弱。
值得關注的風險
再者,需要留意的下檔風險可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通膨超出預期,儘管這不是迫切的憂慮,但隨著工資成長上升,可能帶動核心通膨逐步走高。若此情況成真,將促使聯準會在年底前升息。然而,即使風險成真,我們預期聯準會將容許通膨略為超出目標水平,原因是自金融危機以來通膨持續低走,且美國當局只會逐步上調利率。
其次是全球經濟情況轉差。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在美國以外尤其明顯,不過其他主要經濟體如中國和歐元區的政策放寬,有望帶動2019 年經濟溫和復甦;但若復甦未能如預期出現,則將拖累美國的經濟成長。同樣地,雖然美中貿易談判已取得進展,但鑒於兩個經濟大國依然呈現緊張態勢,若雙方摩擦重燃其他問題則可能再度浮現。
整體而言,2019年美國經濟雖然放緩,但韌性猶存,我們認為目前美元走弱很有可能只是暫時的,強勁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將有助於美國經濟成長在今年達到趨勢水平之上。意即,經濟增長接近趨勢、通膨接近目標水平,以及政策利率略低於美國經濟的中性利率,皆意味著風險性資產的環境偏正面。我們的估計亦顯示美國股票的評價合理,總體環境仍將繼續支持在多元資產投資組合中,對美國股票持偏高比重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