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波動何去何從?三大看點迎擊驚滔駭浪
瑞銀投信投資研究部主管 陳碩存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我們該留在市場裡嗎?
隨著十一月的美國大選選舉日逐漸接近,市場出現越來越多的輿論與聲量圍繞著政治議題,喧雜的聲音也讓市場的波動提升許多。對於投資人來說,大選期間我們究竟該留在市場還是以旁觀的角度靜候時機?根據過往的平均值來看,大選年在選舉前將會比非選舉年出現更多的波動,選情膠著的年份也容易受到民調或消息影響市場情緒,進而出現更高的不確定性。然而美股在題材的創新與不同產業企業獲利能力上長期保持強勁,因此無論是否為選舉年時常可以展現出一定韌性與正向報酬的成績單。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美股市場是否真的存在「大選行情」的黃金時機呢?回顧過去五屆美國總統大選,從選舉日結束後一年的標普500指數皆表現強勁,平均上漲高達近22.5%,道瓊工業指數平均上漲21%,以科技類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展現出平均上漲27%的優異成績。即便當前市場消息紛飛,我們仍然能在選前開始布局投資配置,掌握選後新政局新氣象的黃金時機。
科技驚人的開局後迎來挑戰,人工智慧前景是否仍在?
近期市場的波動與整理中,科技類股必定是討論度最高的產業之一,費城半導體指數在今年上演令投資人雀躍的開局,在先進製程與人工智慧風潮的席捲之下不斷上漲,年中一度觸及5900點以上的高點,那斯達克同樣在七月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在科技的財報月與部分經濟數據的公布之下,科技類股迎來了今年最大的挑戰,不同板塊與企業都在近兩個月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盤整。市場對於人工智慧議題是否誇大或過熱的輿論也甚囂塵上。年初以來人工智慧題材的上漲主要來自開發與設計上的重大進展與突破,各家廠商不斷推陳出新在半導體的頂尖市場上競爭得腥風血雨,在第三季公布財報與財測後才陸續冷靜了下來。近期的短暫歇息也讓市場得以重新定位人工智慧的前景與價值,我們將看到AI題材逐漸從技術性革命轉移到其他產業的外溢效應,包含與通訊產業在光纖資料傳遞上的整合、與消費產業在核心消費品上的實際運用,也有與健康護理產業在先進醫療的跨領域合作。實際的運用將成為人工智慧在長期得以持續上漲的驅動力,也是證實此題材並非將曇花一現的關鍵因素。未來我們除了持續關注科技類股的獲利能力之外,也可以將領域擴張到應用層面的相關產業。
降息似乎已經箭在弦上,年末投資如何布局?
除了前文提到的美國大選與科技外溢行情之外,今年最火熱的議題莫過於美國是否終將迎來降息。降息無疑是固定收益市場的黃金契機,然而債券市場千百種,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也十分重要。隨著通膨降溫與經濟看似有所放緩之時,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似乎已經版上釘釘。美國投資等級企業債同時具備歷史長期低違約率與收益率具吸引力兩大優勢,是這波降息行情中值得關注的投資工具之一。隨著經濟成長的力道有所減弱,部分就業數據不再如過往緊繃,美國聯準會最快便會在九月的利率決策會議上宣布降息,並且計劃在未來三年中依據經濟與數據的狀況持續調整利率,將目標利率從當前的5%以上降至約2.5%的中長期水位。從歷史的降息觀察,債市的最佳進場時機並非開始降息之後,而是在確定不會升息到降息之前,市場將提前挹注對降息的期待與預期。因此除了高聲量的科技與人工智能之外,也不要錯過美國投資等級企業債與十年未必有一遇的債市降息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