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殖利率,折溢價也是關鍵指標

Picture2

8月中一波高股息ETF除息高峰,吸引了眾多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搶進,不僅多檔ETF規模創新高,市價也出現大幅溢價(註1)。但在除息激情過後,各檔ETF市價也開始朝淨值收斂。

穩定填息能力 才是該關注重點

台灣人喜歡配息,高股息商品往往受到投資人青睞,除息前常引發息收族的追捧,惟領到的股息加上股價,其實總價值跟沒有配息是一樣的。舉例來說,20元的股票配1元,除息後股價剩19元;20元的股票配3元,除息後股價剩17元;所以重點不在於配發的是1元或是3元,而是在於ETF配完息後有沒有能力從17元或19元漲回到20元甚至超過。因此比起配息率或是殖利率,成分股是否具備穩定填息的能力,是投資人更該關注的重點。

成分股要想穩健填息,本業經營狀況、股價動能競爭力都是關鍵,成分股除了檢視公司市值、流動性之外,更要聚焦公司本業的經營狀況,更有機會捕捉到產業中潛藏成長動能的電子類股,進一步強化投資組合的長期報酬。

類股輪動快速 不如存ETF

只是今年以來類股輪動快速,今日金融撐盤,明日電子領軍,與其單押個股,懂得存ETF,更可以替自己的未來打造穩定現金流。

隨著台股本益比來到歷史區間下緣10倍,評價便宜;現金股息殖利率4.9%,更是傲視全球主要股市(註2),台股長期投資價值隱然浮現。施政廷提醒投資人,要想增加股息價差兩頭賺的機會,逢低分批布局是王道;而要抓到ETF的相對低點,觀察市價與淨值之間的差距,也就是折溢價的程度,是相對簡單的指標。

ETF的市價終歸會回歸反映真實價值(淨值),若能在ETF折價時買進,相當於在商品打折時買進,相對會更有利投資人同時追求股息收益與資本利得;反之,若投資人在大幅溢價時買進,除了拉高填息難度,也會增加市價回落到淨值的風險。因此想要透過高股息ETF打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一定要記得關注折溢價這項關鍵指標。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