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議題:人民幣金融商品之投資與風險
座談主持人:
  霸菱亞洲債券投資部門主管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
與談人: (依姓名筆畫順序)
  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經理人柯雷先生(Winston Ke)
  安本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暨亞洲債券總監唐諾‧安斯岱先生(Donald Amstad)
  富達亞太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葛瑞可‧卡爾先生(Gregor Carle)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對於投資人而言,人民幣投資的管道越來越多,人民幣市場持續成長,加上中國市場與其他歐美市場比較,其價格相對便宜,且中國市場仍屬成長中市場,具高GDP成長率等特點,持續吸引投資人投資人民幣市場。對於未來一年人民幣投資的機會、風險及策略,富達亞太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葛瑞可•卡爾先生(Gregor Carle):在人民幣的重要性日增,尤其越來越多央行採納人民幣作為準備貨幣,可以預期未來一年人民幣市場仍深具投資價值,不過仍期待中國債券能夠進入主要債券指數,如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以作為投資人分散投資之工具,且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那麼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人民幣未來的投資機會將無可限量。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另外,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看,未來一年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如何,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經理人Winston Ke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柯雷先生(Winston Ke):中國市場越來越國際化,對於外國投資人也愈見開放。而以滬港通來說,雖然滬港通上路時點延後,但相信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從中國市場愈見國際化及滬港通機制的建立來看,可以預見未來香港、深圳、上海甚至與台北之間的聯結將越來越深化,也表示外國投資人有更多機會投資中國市場。
另外,中國A股市場在2014年重新估值(re-rating),經過5年的市場低迷,A股市場能夠在2014年重新估值的主要因素與無風險收益率略為降低,而中國A股的股票溢酬(equity premium)仍然很高有關。且中國的央行近來為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並發表未來處理地方政府問題的方式,並預期在明年將會提出解決方案。以上的作法,相信將有助於降低投資人對於中國A股市場的疑慮,所以2015年中國A股市場可能有機會再次重新估值。
從基金資金流向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基金投資於A股市場,而對於master investors而言,其資產有一定比例配置於中國股市,且對這些人而言,房地產在接下來的3至5年間並非好的投資標的,所以將持續投資A股市場。因此,即便中國的GDP成長減緩,有了上述的因素,仍有持續成長的潛力。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在中國市場法規不斷改變的情況下,投資人能否知悉並了解新法規將十分重要,因此安本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暨亞洲債券總監Donald Amstad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唐諾•安斯岱先生(Donald Amstad):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演變,因此投資人在投資規範及投資程序若未能與時並進,投資中國市場將會很危險。
對債券投資人而言,債券投資風險主要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信用風險。其中,就信用風險而言,相較於美國,美國在處理企業破產方面已累積超過50年的經驗,有相當完整的法規及判例可供參考,所以對於投資人及法院而言,皆可以明白企業在破產之後進行分派及評價資產之作法。而在中國,中國新破產法於2007年施行,但是適用的案例很少,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並不知道企業在破產之後其處理程序為何,因此投資人在評估企業信用風險時,必須非常小心。
另外,投資人借錢給中國企業,對於借款之結構必須非常謹慎。以股票為例,有許多中國企業係透過所謂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的方式上市,例如說,若投資人買阿里巴巴的VIE,事實上並不是買到阿里巴巴在中國上市的股票,而是阿里巴巴在境外登記設立(如開曼群島)之公司的股票。所以若從借錢的角度來看,當投資人借錢給某中國企業,該企業可能透過契約方式與其境外公司進行約定,導致該筆借款實際上是借給該公司在境外所設的公司,因此當有破產事件發生時,投資人應如何求償,例如如何至中國法院主張債權,這過程將會非常複雜。
投資中國的債券有相當風險,但仍有相當的機會,只是投資人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必須謹慎評估公司之信用風險。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從法規及政策的角度來看,法規及政策的改變對於股票投資會有怎樣的風險,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經理人Winston Ke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柯雷先生(Winston Ke):投資人在投資中國股市,必須隨時注意法規變化。例如中國資本稅徵收的規定,在實務上不同投資人將有不同的適用規定;又,中國證監會對於企業在A股市場IPO的程序,在過去兩年間就改變了幾次,所以對於想投資A股IPO的投資人,就必須時時刻刻關注IPO相關法規變化。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對於即將上路的滬港通,其與過去QFII/RQFII制度之差異為何?及滬港通將為投資人帶來的機會為何?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經理人Winston Ke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柯雷先生(Winston Ke):滬港通與QFII間之主要差異有三:
1. QFII機制之主要為機構投資人,但機構投資人及一般投資人皆可透過滬港通投資中國市場;
2. QFII投資人必須取得投資額度;滬港通沒有額度取得之規定,但有總額之限制;
3. QFII投資人可投資於任何A股上市的股票,甚至是固定收益證券,但在滬港通模式下,投資人只能投資部分在A股上市的股票。
滬港通模式與QFII模式間,並非競爭模式,不過相較於QFII額度在贖回時有時間上的限制,滬港通在資金匯回較有彈性。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中國新政府上任以來,執行多項改革並推出新政策,這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是否能夠帶來新契機,富達亞太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及安本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亞洲債券總監Donald Amstad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葛瑞可•卡爾先生(Gregor Carle):新政府的改革的確降低經濟成長,但相信這是短期現象,就長期而言,建立市場制度並建構完整市場機制為市場所樂見,對於長期市場的發展將有正面助益。

與談人唐諾•安斯岱先生(Donald Amstad):曾經問同事,截至目前,如何以A至E評分習近平與李克強上任之後之政策執行成果?總和而言,其獲得的評分為A。如以中國需要處理的議題數量,以及這些議題的嚴重性來看,執行改革是在所難免,且勢必減緩經濟成長。因此,如何在執行改革與達成經濟成長間取得平衡,的確是很大的挑戰。然而,中國已漸從出口生產經濟轉變為消費經濟,且中國人民也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因此,中國過去發展了30年以出口帶動的經濟模式,現在必須改變。
另外,雖然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資源使用上仍缺效率。中國市場的改革是必然的道路,過程必然痛苦,但是在建構大經濟體的情況下,卻是不得不的選擇。而就市場面來看,市場樂見改革所建立更完善的機制,對於長期的經濟發展,將有所幫助。

主持人鄭達成博士(Dr. Sean Chang):在進行人民幣市場投資時,哪些指標能夠幫助投資人觀測onshore及offshore人民幣市場,富達亞太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及安本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暨亞洲債券總監Donald Amstad的看法為何?

與談人葛瑞可•卡爾先生(Gregor Carle):在觀測人民幣市場,我們所使用的指標與觀測其他市場並無太大不同,例如債券發行量、交易量及人民幣結算量等都是觀測的要素。
另外,資訊透明度及資訊揭露的品質,對於建構投資人信心而言,十分重要。在債券評價方面,中國有某些太陽能面板公司同時在中國境內及境外市場發行債券,對於投資人而言,這種模式可以幫助投資人了解債券評價。
而中國評價機構之評價方式與其他國外的評價機構不同,這部分也是投資人應注意的地方。

與談人唐諾•安斯岱先生(Donald Amstad):“Quality”向來為Aberdeen用以考量是否投資一家公司的主要因素。對於Aberdeen而言,一家公司是否為quality company,係指這家公司能否在任何時候都能公平對待Aberdeen如同公司主要投資人。
但中國市場在我們檢視之下,多數的情況下,其答案為"否"。所以在過去35年,Aberdeen持有中國股票比例偏低,而配置較高比例於香港及新加坡之股票。事實上,我們可以以幾個徵象,來觀察中國公司的品質是否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經營者是否公平對待少數股權股東。在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的公司,主要股東可能都是政府或是家族,以51%的股權獲得公司經營權後,就認為公司是屬於他們的,於是將公司資金從公司帳戶移轉至其自己的帳戶,這對於其他49%持股的股東是極度不公平的。
不過,好消息是,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賴度緩慢逐漸上升,中國的確是朝向好的方向,但仍有長路要走,尤其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的公司,例如香港、新加坡、印度等,這些國家公司治理相對於中國都要好很多。
我們相信如果企業能夠公平對待少數股東利益,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將會上升,這將是未來中國股票市場成長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國市場的最重要且基本的問題。

結語:
就中國A股市場而言,具市場領先的不動產開發公司仍具投資價值,雖然中國整體的不動產交易量是下跌的,但是對於這些具市場領先地位的公司來說,仍具持續成長的支撐力。另外,就債券投資面而言,中國債券殖利率相對於其他國家為高,不過中國市場的透明度,及多數債券並未採用國際信用評等,而中國之信評機構所採用之方式與國際信評有所差異,這都是投資人在投資中國債市必須要注意的地方。最後,安本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暨亞洲債券總監Donald Amstad提醒投資人,必須謹記過去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風暴的教訓,並且在投資中國公司時,一定要謹守對於中國企業品質(quality)的堅持,這對於長遠投資是非常重要的。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