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產管理集團經營策略與發展經驗分享

摩根資產管理集團經營策略與發展經驗
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暨摩根投信公司董事長 石恬華女士

    今天來介紹我們摩根全球經營的策略,我們在台灣已經經營了30年,通常大家覺得我們是外資,但事實上我們在運作上並不是這麼外資,我們是以美商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模式在運作,但是同時我們在台灣也有30年的經營,直接往來客戶就有20萬人,至於透過通路間接服務的客戶更是遍及全台灣各地,讓我們時時刻刻思考如何深耕台灣。
 
    把全球模式帶入台灣,需要照顧很多的面向,我們簡單用一個指南針圖向大家分享我們的經營方針,中間是卓越的投資專業,投資人是希望透過我們專業的投資管理達到他的理財目標,接著第一個是「深入洞見、核心導向」;第二個是專注長期目標,不與短期利益妥協;第三是國際人才培育,也是摩根最重視的;最後是豐碩客戶成果,如果我們達成上述所有事項,就應該能得到豐碩的客戶成果。
 
    首先我們先講卓越投資專業,摩根在全球有2萬多個員工,在這樣的管理規模中,有1300多位是專注在投資管理的基金經理人、分析師或投資研究人員,我們最重視的是投資流程及風險控管。我們需要當地的研究人員做在地的研究,台灣有很多年輕的人才,且在大中華地區也有語言的優勢,目前也有一組研究團隊落點在台灣,去研究大陸、香港等地的公司,這組團隊的工作是我們在大中華地區投資研究的基石,故我們有台灣人才,同時也掌握各地的優勢。現在由於科技的方便,全球可以零時差的溝通,同時運作,我們不會讓投資經理人做太多研究以外的事情,讓他們專注在投資的工作,另外安排一組人與客戶拜訪解釋投資組合,其他像是風險控管,也會另外設置專門人員,讓研究團隊可以心無旁騖的運作,其他的事情由週邊的人去處理。另外在商品的設計上,有些不合時宜的產品會慢慢的淘汰。
 
    所謂「深入洞見、核心導向」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洞見市場趨勢,二是了解客戶需求,三是深度商品知識,「洞見市場趨勢」這個項目在美國已經推動了十年,亞洲今年是第三年,每一季我們都會發行一本只有基本資料,沒有趨勢、沒有立場,再搭配分析人員去解讀,銷售通路覺得內容很好,但會拖慢銷售的速度,因為需要要花很多時間去講解,這項目必須結合銷售通路的教育訓練,這部份讓員工很辛苦,但這是必須的訓練,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接著是了解客戶需求,也就是近年所說的KYC等要求,但我們要求的並不只是風險的控管,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提供客戶更好的建議,如果沒有更深入的了解客戶,就無法達到這個要求,針對這件事我們也做了很多內部訓練,我們的方式是每個人每年都必須要對一位客戶深入分析,包含KYC一直到產品的建議,這也連結到後面的「深度商品知識」。
 
    因為我們認為「深入洞見、核心導向」結合投資專業是我們這個產業能夠持續下去的原因,有時候會遇到市場很好的時候,有時候是商品剛好符合客戶的需求,但是這不會是一個永久的情況,無法適合每一個循環的需求。
 
    關於「專注長期目標」,我們引述創始人的話「要打造一流的企業必須要用一流的方式」,在投資組合操作上,要讓每一個投資人的利益都被公平的對待,在發行商品的時候,要思考這個商品10年後是否對投資人還是有意義的,而不是短期的商品,有時客戶要求的並不是適合他們的,我們必須思考如果10年後、20年後商品發行人都不在了,但是客戶還是可以秉持當初投資的初衷。
 
    最後要提到的是國際人才培育,這邊分兩個部分,一個是訓練,一個是國際流動,我們是很重視訓練的公司,每個階層都有不同的訓練,而且我們訓練的人才是可以國際流動的,我們每個人員都可以去申請其他國家或其他單位的職位,雖然大部分的主管都不願意放棄已經訓練好的人才,但這也是一個良性的競爭,大家也都可以理解,也是我們內部大力推動的,而且各國間人才的流動,會有很多有趣的文化衝擊,也會有很多交流學習,是對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事情。透過訓練跟國際流動,人才就可以互用,可以汲取更多的經驗,也可以更深耕台灣。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