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產管理集團經營策略與發展經驗分享

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與經驗分享
瀚亞投資執行長 施瑞凱(Guy Strapp)先生

    我想大家對瀚亞這個品牌並不是這麼熟悉,瀚亞這個品牌只有三年,過去是保誠投信(PCA),我們業務的架構跟其他公司不太相同,我們並不是一個全球整合型的公司,公司旗下最重要的業務是壽險部分,但也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業務,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品牌,亞洲的品牌就是瀚亞,我們是獨立經營,主要客戶都是來自於亞洲,並投資在亞洲的市場,我們的客戶包含退休基金及法人機構等,我們在亞洲有超過20年的歷史,我們希望去培養在地的人才,發展在地的市場。
 
    我們經營的版圖是以亞洲為中心,在美國、盧森堡等地也有發行基金,主要的投資範圍也是在亞洲,這也是瀚亞能跟其他公司做出區隔的地方,亞洲有目前全世界成長最快的經濟與財富,我們期望在這個市場中能夠為客戶帶來最好的績效。
 
    剛剛墨比爾斯博士也有提到,現在有很多的資金正等著進入市場,而近來投資人較擔心債市的走向,也因為低利率的關係,故大多數人將資金放在房地產與股市,而瀚亞在台灣有一半的資產是境內基金,有一半資產是境外基金,顯示我們是一個在地化的公司,我們的平台可以符合很多不同客戶的需求,我們不偏重特定的產品,而是走向中間路線,希望我們的產品是永續的,可以歷經各種景氣循環,雖然如同前面講者所提到的,現在很多投資人只做短線投資,但這可能是整個儲蓄文化的一部分,由於美國、歐洲、澳洲及日本的退休金發展比較成熟,所以投資人比較採取長期投資的觀點,我們希望亞洲也能朝向這個方向發展。
 
    不僅是要有在地的布局,而且是要有夠大的布局讓投資人能取得各種資源,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提供獨特的產品,我們不追求熱門的產品,而是要率先推出獨特的產品,例如我們在2005年推出第一檔印度股票型基金,讓孟買的團隊開發產品,並透過北亞的團隊去銷售,還有就是我們會在主管機關開放商品前就做好準備,一旦主管機關開放後就可以立即銷售,例如避險基金或是推出不同級別的商品,不斷的推陳出新,以符合客戶的需求與利益。
 
    每位講者都提到人才的重要性,由於我們這個產業並沒有所謂生產線或是工具,雖然我們有一些模型或是電腦工具的輔助,但最後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都是由「人」在做決策,所以我們的投資報酬或產品都是來自於人的素質,因此公司都希望能雇用到最優秀的人才,我們在亞洲有十個人才培育單位,包含各種人才的訓練,隨著亞洲越來越開放、中國快速發展及人民幣的國際化,整個大中華地區的投資契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故如何將台北、香港、上海的分析師組合成一個大中華地區的團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給予訓練跟工具,例如風險控管的評估或監控,好的系統與工具,除了協助我們做決策,更重要的是能充份控管風險,因為對客戶來說,風險控管的重要性甚至高於基金的績效。
 
    對於消費力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現在亞洲人口的年齡分布圖就像一顆扁平的樹,東南亞的部分就更明顯的扁平,人口結構非常的年輕,但是在北亞地區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的快,從財富的累積與退休的角度來看,年輕人與退休人口需要的投資組合不同,因為現在的低利環境對退休人口是很不利的,單單從存款或債券的利息是不足夠的,老年人口需要額外的收入來源,故我們要去思考能夠提供什麼產品來符合客戶的需求。目前北亞較重視的是基金商品,客戶大多為中產階級以上,有較多的資金,東南亞的基金產業則沒有這麼發達,但我們預估未來25年東南亞市場規模會大幅成長,例如印尼的人口總數未來會帶來無窮的潛力,對東南亞的布局是很重要的。
 
    前面我們談到了產品與人才的重要性,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個以投資為主的事業,我們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投資的報酬,如果我們不能提供一個好的報酬,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我們的投資報酬有沒有永續性跟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