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錫理事長:首先謝謝參與座談的臺灣金融科技公司王可言董事長、臺網認證公司的杜宏毅策略長、還有集保結算所的朱漢強副總,關於區塊鏈,除了剛剛聽到Robert的精采演講,我們希望這樣技術在資產管理應用上也能有一些比較實際或者是更進一步的發展,今天的座談會主要將就這方面進行討論,首先請問各位對今天這場座談主題的看法,請王可言董事長。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張理事長、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最近區塊鏈這個金融科技技術就像剛剛演講者講的一樣相當熱門,而它之所以熱門,主要是因為bitcoin(比特幣)這個虛擬貨幣在交易上面證明它的可用性之後,很多人對這個技術的未來發展有非常高的期許,甚至有人把他看成是未來的網際網路(未來的internet)。 |
基本上區塊鏈有幾個特色,首先就像剛剛講者提到的,它是一個分散式帳冊,優點包括去中間化、交易本身是透明化的、可以是開放式或是閉鎖型的、安全不容易更改等等,而這些優點對金融交易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在某一方面來說區塊鏈是非常成熟的,因為從2007、2008年開始,bitcoin已經使用非常久,而且是非常的穩定,但是我們現在對區塊鏈非常有興趣的地方,比如說智能合約,其實還不是很成熟,還有非常多需要發展的部分。 |
另外,除了剛剛提到的優點外,區塊鏈也面臨一些挑戰,第一個就是它的速度,它每秒可進行的交易量其實並不是很高,其次是它的安全性,當你開始運用智能交易,也就是去做程式運算時,安全性同時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當我們在看區塊鏈在資產管理的應用時,需要把這幾個問題納入考量。 |
目前區塊鏈(已經成熟的技術部分)很適合的是低頻高價值的交易,有人拿來做鑽石交易紀錄,或是美國的房地產title的紀錄,在實務上已證明是很有用的。而在資產管理上,我想我們可以應用的部分,第一是在資訊管理(data management)方面,另外還有在交易速度上,目前取得資金再流動的速度,國內交易可能需要3~5天,國外交易需時更久,但是光區塊鏈本身並不足以讓資金流動性提升,還要跟其他連結,比如參與機構之間的連結,或是考慮利用虛擬貨幣(若使用資金可立即移動),所以看來是有許多的機會,但在這些機會之上仍需要小心的處理,從POC開始我想是個最好的模式。 |
區塊鏈就像個網路一樣,一家自己做沒有什麼價值,除了試驗模式以外,並無法得到剛剛所說的那些優點,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聯盟,像國內財金公司和銀行可以去做交易的區塊鏈的試驗,不過如果光是清算這件事,財金目前在做的中心式的交易就已經可以處理了,不需要區塊鏈,所以我們必須從這樣的技術價值上去找尋合適的試驗模式,這點是更重要的,我先報告到這邊,謝謝!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接下來我們請杜宏毅策略長談談對區塊鏈的想法。 |
|
與談人杜宏毅策略長:謝謝張理事長,區塊鏈為什麼會這麼紅?因為你無法在5分鐘內向他人說明什麼是區塊鏈,它不像雲端運算、bigdata那麼容易解釋,剛剛演講者還有王董事長對區塊鏈的說明都是非常中肯的。 |
以前我們在做一些交易或處理一些事情時,大概會把所有紀錄都centralize在一台電腦上面,而現在我們可能用一種分散式的方式來記錄這些資料,請大家跟著我來做一個實驗好了,如果未來你需要向人解釋什麼是區塊鏈,可能可以用這方法試試看,如果你手邊有紙筆的話請拿出來,並且記下「杜宏毅給了王可言3塊」,這就是block chain的方式,它是一個最大的centralization,它把所有人帳戶的所有細節都記下,然後copy N個,之後只要有任何transaction的變動或增加,就同時通知N個單位同步做updated,這裡面牽涉到如何同時做data sink、data sharing,其實是不容易的,剛剛的模擬看似簡單,如果今天是在全世界的網路做這件事,可能會斷線,可能哪個node(節點)會沒有起來,可能哪個node正在處理其他的事情,如何在最短時間讓大家同時更新資料,這是非常難做到的。 |
此外,如何避免資料寫錯(例如:寫成「杜宏毅給了王可言100塊」),或者有人是故意寫錯,該如何避免更改(tamperproof),這在distributed也是非常困難的,而block chain大致上就是要處理類似這樣的事情。簡單來說它有3個特性:immutable(不可更改的)、transparency(透明)、secure(安全),可以簡稱成「its」,基本上這非常不容易。 |
接下來就是剛剛演講者和王董事長所提到的,到底什麼樣的一個scenario(方案)或是business model,它的nature(本質)是需要這樣技術來處理的,可能跟size、business model、或者transaction的本質有關,大家可以來想一想,以上先簡單做一個開頭,謝謝!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接下來我們請集保朱副總談談對區塊鏈的想法。 |
|
與談人朱漢強副總經理:大家好!雖然我參加過十幾場相關議題的演講、座談,坦白說我對區塊鏈還不是非常地瞭解,我想舉個簡短的例子,我上上禮拜去司馬庫斯,導遊在介紹原住民的名字時提到,他們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加上爸爸的名字,名字就可看出血緣關係,這和區塊鏈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以族譜來看,原住民本人與其父親,其父親與其祖父各別的族譜,就可比擬為分散式帳戶,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在1分鐘內解釋區塊鏈。 |
這幾年Fintech是個顯學,區塊鏈又是其中一個核心議題,我想把它的應用聚焦於基金產業來看,首先先簡單來分析我們基金產業,可以分成3個特性來說,第一、交易筆數多,剛剛王董事長有提到,交易筆數多,交易處理的時間不能太慢,第二、市場參與者多,這部分稍候再向各位做進一步分析,第三、它是金錢管理,而且屬於獨立的小戶、散戶比較多,因為是屬於集中投資,所以會被高度監理。 |
以上3個特性,我們特別來談市場參與者,其中包含投資人、銷售機構、總代理,還有fund house,其後還有保銀、TA,還有很多KYC或是洗錢防制要做的事情,甚至還有基金研究機構,可見市場參與者非常多,而這代表節點(node)會很多,造成的結果就是流程會很長,以至於作業時間不可省略,並且可能會耗用大量的人力,若是境外基金,還要再加上換匯的問題,如此耗費人、程、以及時間的結果之下,自然會形成一個集中式的帳簿,這如同剛剛杜博士、王董事長提到區塊鏈的主張是decentralize(去中間化),要如何應用區塊鏈去克服耗費人、程、以及時間的問題則需要大家去發想。 |
目前我所觀察到的情況是,區塊鏈相關議題大多還在survey(調查)階段,應用面上目前還沒有看到很具體的,例如前幾天銀行同業所成立的區塊鏈聯盟,主要業務是應用在跨境支付以及跨單位信用卡點數移轉,其實也尚未切入真正核心的作業流程。大家可以一起來想想,就剛剛Robert所提的smart contract,假設我是個投資人,有沒有可能當我說要買基金的時候,fund house、銷售通路、總代理、TA、換匯的銀行、甚至保銀都聽到了,大家都聽到我要買多少的基金,大家都已經在作業了,這個就是smart contract,而怎麼透過smart contract讓我們的節點從一個對一個(第1個對第2個,第2個對第3個……,也就是一串的節點)變成一團,我想這是我們基金產業可以發展的。 |
這需要高度的IT開發,以債券的附買回為例,我跟你2人有個債券附買回,我們約定20天以後要換回來,當我違約時,這個程式自動啟動,這就是smart contract,唯一的差別是,以前是有一個集中式的機構,它的集中式的程式在執行這個違約default之後的後續流程,現在變成兩兩的程式自行去處理,其實它只是把集中式的帳戶、集中式的系統變成分散式,其實它的基本概念就是如此,讓它變得更快,但有沒有更便宜我不知道,因為我們公司是做centralize而非decentralize的,我想如同原住民命名方式,區塊鏈存在在許多生活行為當中,以上先簡單和各位分享到這裡。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謝謝三位來賓。我想區塊鏈的特質就是提升效率,我們都知道基金業者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買海外的基金要贖回大概要T+5~7日,甚至其他境內基金也要T+3~4日,有沒有可能利用區塊鏈的技術,讓整個申贖流程縮短?很多人說如果基金贖回可以是T+1、甚至是T+0入帳,基金業一定會蓬勃發展!有沒有辦法利用這種技術讓整個基金後台作業更有效率,讓申贖時間可以縮短到更好的條件,請三位發表看法。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我想在T+幾日這件事情上,它有非常多的流程,區塊鏈是可能可以縮短交易的認證,但是其他的流程還是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現在很多交易模式都是多年來發展出來,疊床架屋,有很多過去監理、認證上的需求,如果要改到區塊鏈上面來做這些交易,等於是一個新的模式,這當中是有一些流程可能可以簡化或是優化,也可能可以透過這些流程簡化縮短很多時間。此外,在T+幾日當中可能有些也是故意加進去的,就像我們台灣股票交易的T+2日,就是人為的因素,很多年前或許有這個必要性,但現在應該不需要了,我覺得這部分也是可以去重新檢視的。 |
交易上面當然是有比較快速的模式,像朱副總剛提到的分散式交易,就不需要一個中間人媒合,所以交易速度也可以提升,不過以T+幾日來看,這方面時間的提升是非常短的,所以整體來說還是應該從整個流程上重新做檢驗。另外一個很需要的就是「標準」,在整個資產管理上還有新流程上的標準,需要大家共同討論,在缺乏標準的情況下,大家要做這種分散式的交易會有非常大的困難,謝謝!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接下來我們請朱副總,我們知道集保這邊有所有的基金、股票、債券的資料,有沒有辦法讓整體運作更有效率? |
|
與談人朱漢強副總經理:在談區塊鏈之前我先談價值鏈(Value Chain),就基金的前後台作業的價值鏈來看,不外乎基金下單、然後結算、交割、保管、股務,如果有跨境就再加上換匯,一段一段來的話,勢必需要7~9天,如果要打破這樣的概念,那就要像我剛剛所談的,不是一站一站,而會是一團的,大家全併在一起,看怎麼設計流程,當一個東西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它就不容易被竄改,自然會受到監理,市場可能產生的問題也會透過這個機制被處理掉,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概念只是一個發想,要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
我覺得大家在做KYC、洗錢防制、AML這一塊,反而是可以發展較快的,剛剛Robert也有提到這一塊,我覺得同業可以聯盟,就KYC、AML方面來合作。 |
剛王董事長提到的異業結合,我想也是需要的,比如說,跟銀行產業等相關單位結合,也是應納入考慮的。所以我們如果只把區塊鏈看到只是集中式的帳戶跟分散式的帳戶,它就太過於簡化了,它需要有一個聯盟,大家可能把一些資料拿出來分享,或是大家來做一些更進一步的加值,這樣的流程才有可能會簡化,以上是我簡單的論述,謝謝!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我補充一下,剛剛朱副總提到data sharing,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做data sharing的模式,那我們未來提供的服務會有data vault,就是從公開的分享跟選擇性的分享,有不同的模式,而且可以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來做一個轉換式的分享,這樣就可以處理一些個資的問題,所以這部分是我們大家可以來討論怎麼樣合作一起來做。 |
|
與談人杜宏毅策略長:對於理事長剛提到怎麼做到T+0,剛好我電腦裡有這樣的POC,藉此跟各位報告一下,這是我們所做的POC,叫做資產轉化加速器,目前在進行資產轉化的時候大家是以現金做為媒介,像剛剛所提,asset 1要轉成cash,cash再轉成asset 2,然後你要賣掉基金F轉換成現金再買股票A,每一次轉換都需要時間T+X,剛剛理事長有提到,如果能夠降低資產轉化的時間,加快資產轉化的速度的話,就能夠讓客戶比別人早一步掌握投資的先機。 |
如何做呢?我們用block chain來試試看,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假設:賣掉基金、轉換成現金、再買股票,參加單位有客戶、券商、基金公司、託管銀行、券商的保管銀行、客戶指定銀行帳戶等等。客戶說我要賣掉基金是在T day,然後跟基金公司講說資料送過去了,然後經過X天後基金就交割,然後錢進入券商銀行的帳戶,最後再進到客戶的指定帳戶,這是現在的作業流程;接下來客戶要買股票,可能要做一些現金移轉,然後買入股票,而券商大概在T+X-2天會告訴客戶的銀行,T+X真正的錢進來做交割的時候才做交割,然後交割代價,最後把錢做一些清算等等,大概這就是現在的做法。那麼T+0要怎麼做?就是原來T+X-2我們希望是T,然後T的時候我們就先掛單看看是否成功,假設說是成功的,成功後就通知券商銀行把錢圈住,因為到時候T+X錢進來時不可以先付別的款項,要先把T+X-2的款項付清,然後T+2通知券商銀行需要錢時券商銀行要代墊款,原來T+X-2天會告訴客戶的銀行付款的部分就不必了,後面的動作T+2就直接做了,那最後可能還有一個清算的動作,錢真正進來的時候,你要先扣掉當初券商幫你代墊的錢,最後再做一個簡單的清算,大概就做這些動作吧。但要怎麼做呢? smart contract,那我們怎樣用smart contract做呢?我們來看一下,當然這跟剛剛朱副總講的一樣,可以centralize,也可以decentralize,那我現在是故意用一個decentralize的方式來做,因為這其實是需要評估效益的,是不是一定這樣做比較好,大家可以想想看。 |
(這邊我先跳過,我們直接看後面)有這幾件事情我們可能要做,那我就做一個smart contract,第一個,圈住客戶這件事情我就把它寫在smart contract裡面,什麼時候、圈住多少錢、還有一些附註的事情全部要寫下來,第二個,因為T+2時已經交易成功,T+2的時候要把錢做一些交割,要請它代墊款,然後T+2時候真正代墊款要執行,然後做清算以後,每筆錢要往該去的地方,這些也要在這smart contract寫下來。其實目前大家在螢幕上所看到的全都是指令,在我們的contract裡面,我們常用一般說話的方式來寫,但律師們通常都會寫的比較複雜一點,而我們programmable的時候除了看得懂之外,也要能transform成可以execute(執行)的動作,大概一個block chain的系統不會太複雜,大概分成這4項,以後有空再跟大家講。 |
我們來看一下,所以T+0的時候,客戶去買股票的時候就有一個制式的contract,大家訂好了該做什麼事,只有把parameter(多少錢,買賣是否成功等等)加進去,它就distribute到各相關單位,就像剛剛朱副總提的,該知道的單位都會知道,第二個,當券商告訴銀行要把這個客戶的錢圈住,這時圈住後製造一個block起來,同時又distribute給大家,都在這個block chain裡面,大家是一層一層鎖起來的,接下來第3個動作,真正到了T+2要交錢的時候,它就告訴券商銀行專戶要交錢了,就做了一個block告訴大家,透過這個block chain做data sharing,這就是block chain data sharing的功能,而且immutable(不可更改),然後接下來它真正做了代墊,它自己又做了一個block寫進去了,又告訴大家,然後代墊就執行了,當然到最後做清算交割時,又把大家的錢做完清算又有一個block chain當中的block又寫進去,所以你如果過去沒有看過smart contract,你今天就真正看看何謂smart contract,其實就是一個smart contract creation,加上全部的紀錄,所有要執行的內容,全部lock在一個ledger裡面,這樣完全不可更改,而且誰該做什麼事,它只要check自己的ledger就行了,是一個automatic執行的動作,而且每個動作都有digital sign,所以事後是不可反悔,而且軌跡透明。 |
這就是張理事長剛剛提的,有沒有辦法做到T+0?有,有沒有困難?有,其實透過POC,我們要學習4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技術上要怎麼做,這裡面還牽扯到很多問題,比如說要怎麼樣讓contract給可以看到的人看到,不可以看到的人不要看到,這叫做data masking(或是說obfuscation,模糊化這個data),所以這需要經驗累積,第二個是要如何管理,我現在講的還不是法規上要怎麼管理,我現在講的是這套系統要怎麼管理,第三個是business model跟role play,誠如剛剛很多長官提到,這邊有很多不同角色,怎樣避免它不成為一個cycle,第四個,法規的問題,例如現行代墊是不行的,而這樣的機制是否有違?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蠻令人興奮的,聽起來還是可行的,只是需要一點技術上的克服,如果可以做,相信台灣一定可以成為亞太資產管理的中心,因為可以T+0做trading是相當了不起的。接下來想請教三位,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應用的,現在我們知道像RD、CDS已經證實是可以用的,還有沒有什麼工具是在資產管理上適合做區塊鏈應用的?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我個人的感覺,從技術上來說,所有的技術都不會是單獨存在,所以我們的看法是雲端、大數據、IOT跟行動加上API管理技術這些東西的整合,才能夠創造出比較新的Fintech技術模式,我想當你把區塊鏈加上AI,或是區塊鏈加上這些其他的模式時,就可能會產生其他更有趣的模式。例如剛剛杜博士的例子,如果下單的是機器,那機器在旁邊觀察區塊鏈上的狀況,來決定何時下單,那就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運用模式。 |
區塊鏈的特點在於去中介化、不可逆、不可更改、相對的安全,是一個中心化的帳簿去分散到眾多節點上面,我們認為只要是符合這個模式的交易都適合運用區塊鏈,但它的可擴充性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如果每一件交易,每一個節點都要參與的話,它沒有辦法擴充。過去若是有很多交易是會有更多的節點來處理,也就是分散式的處理,但目前區塊鏈並沒有所謂分散式處理的模式,所以現在有很多的新研發是在做這方面的研發,但尚未成熟;目前已經成熟的部分就是我們剛剛講的簡單式的交易,其實這當中已經有蠻多機會可以運用,然後再搭配上一些新的模式跟其他技術,我想大部分資產管理業務都可用上。 |
|
與談人杜宏毅策略長:如同王董事長剛所提到,只運用單一個區塊鏈技術可能有點dry,可以想出來的發展機會大概不會太多,區塊鏈如果可以配合一些其他的東西可能發揮上會比較大一點,這部分有機會我們可以請王董事長演講,他口袋裡有很多Fintech的點子。 |
另外,誠如剛剛DTCC演講者所提到,區塊鏈已經有一些轉變,我們現在在談區塊鏈大都不會用原始的區塊鏈做法來處理我們想做的事情,就像剛剛我們所做smart contract,我們運用的是區塊鏈的一些特點,如data sharing,我們不要執著於block chain這個名稱、原本的技術方式,例如區塊鏈所有資料都是透明的,但是我們在做smart contract時不可能所有資料都透明,所以你就必須運用其他技術去輔助。結論是,要去運用它的好處去發掘目前應用上遭遇的問題,我想如此在block chain的應用上才會更為發酵。 |
|
與談人朱漢強副總經理:我想我比較會建議運用block chain的概念去發展我們這個產業所要的東西,就像剛剛杜博士模擬的POC,流程十分淋漓盡致,只是流程需要設計、法規需要改變、還有觀念需要合作,例如:原本買基金銀行帳面上要確實有錢才受理下單,但當我預計未來某一時點會有入帳,想先下單購買基金,這時需要股務業、銀行業等等的配合,也就是剛剛Robert所提到的聯盟(同業或異業的),這些都是可以去發想設計的。 |
但剛剛理事長所提到的問題,我個人還是主張先從data sharing著手,如KYC、AML都是可以合作而且相對比較簡單達成的,想要達到交易T+0的目標,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其中有關是否去中心化應當不是主要核心議題,最重要的關鍵應該在如何讓block chain中的那一團(參與者)在執行上有效率,一接到訊息,該負責執行的單位就能馬上執行,才能有效縮短作業時間。 |
|
|
|
現場提問
|
|
Q: |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黃書明總經理:兩個問題請教,剛剛講到T+0贖回,我覺得這個意境較深遠,其實現在台灣國內投信業者最關心的就是基金的轉換,同一家公司的基金轉換的問題,目前來講還是沒有辦法用當日淨值,事實上這讓我們跟境外基金的競爭力相對有所減弱,我想這應該是個比較近期的目標,想建議能朝這方面來爭取;另外一個問題想請教的是,剛剛提到的智能契約,假設這種智能契約涉及所謂即時交易的話,除非是一個全自動化的境界,能夠由系統自動啟動,不然可能還是要用批次化的處理來接收這樣的訊息,然後再由各個單位做相關的處理,但如此一來問題還是沒有辦法被完全解決,想請教未來,智能契約是否有辦法處理涉及即時性交易執行的問題? |
|
與談人朱漢強副總經理:我想第2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探討;至於第一個問題NAV跟智能契約的設定,我想是需要透過法制的一些配合,可能還是主管機關的政策相關,應該不是block chain相關問題,而是法制相關問題。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我想我們需要做的事,一是進行法規上的調整,因為用這樣的系統在降低風險上是有幫助的,還有在監理上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它是透明化的;另外一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訂一個交易的標準的流程,因為智能合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但可以寫程式,只是在資產管理或其他金融交易上面,有非常多固定的規則,因此我們可以訂一個這些方面的交易標準的流程,也就是把它簡化,如此也可以避免掉可能的資安風險,在這個狀態下,我想是可以加速它的推行。而批次化這件事情,還是policy的問題,直接交易與批次交易在利益轉換上是有一些時間差,怎麼處理這樣的時間差,也不是技術性的問題,謝謝! |
|
與談人朱漢強副總經理:我也補充一下剛剛的第2個問題,我們要它(交易)快、要它便宜有效率,又要去中心化,如果要做的話,就只有標準化,只是如果又要個別化,就又要有不同的規格。又要客製化、又要快、又要便宜,坦白講,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想剛剛王董事長談那個標準化可能需要,但是標準化相對來說就不容易有特色,這是互斥的一個問題,謝謝! |
|
與談人王可言董事長:我想在標準化上面還是可以訂一些遊戲規則,在遊戲規則上有些特色是可以的,但這規則要事先訂好,才不會有一些問題產生。 |
|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黃書明總經理:我再做一些補充,誠如剛剛朱副總所提,這其實牽涉到法規的修改,但是就如同剛剛各位所提,Fintech在這2、3年成為一門顯學,那假設我們在跟主管機關爭取法規的更新調整方面能夠運用到一些今天所談的相關運用的話,我想或許會更具說服力,讓主管機關覺得也是一種創新的運用,也許整體推動速度會更快,謝謝! |
|
證期局蔡主任秘書:就黃總剛剛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我想說明一下,第一個問題主要是在於,有一些基金的主要投資譬如說台股,台股收盤時間是1:30,但是基金申贖的截止點可能是3:00或5:00,那這樣可能會造成擇時的問題,假如說今天股票大漲,這時可能會有擇時的交易,我想最主要還是考慮這個問題,所以我要先說明一下,可能不是資金到位效力上的問題,謝謝!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謝謝蔡主秘,接下來我們請策略長為我們做個總結。 |
|
與談人杜宏毅策略長:我就藉著剛剛這位朋友的問題來做個分享,第一個是,Block chain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所有的問題,但把它制式化反倒是我們解決一些問題的好方法,因為制式化有3點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好處,一是像剛剛大家所提到的一些名詞上、法規上的confuse,當你制式化的時候,白紙黑字大家就容易討論;二是對我們做IT的人來說,制式化了就一定做得出來、一定可以digitalize、可以electronically的deliver;三是我們常講的,制式化就no arguable,大家彼此間的argue會比較少一點,且套用剛剛王董事長所講的,還是可以在裡面做調整,所以制式化其實是做block chain非常重要的前提之一。 |
第二個是,關於大家剛剛在談的T+幾、T+0,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以前曾經問過我太太(她是學finance的),現在這家公司到底有多少錢,她回答說:hard to say,要看你要看的是資產負債表、還是損益表、還是一個時間點的snapshot、還是一個duration等,他們無法在一個時間點立即算出一家公司的asset,但對於我們學電算的人而言,任何事情只要連結起來就可以了。有沒有可能將來的人一出生資產就配置好了,然後可以整天從手機螢幕看到自己的錢像海浪波動一樣波動,不必等到某個特定時刻才能結算,因為基金淨值是動態的,每分每秒流動的,當然這可能是個笑話,因為我是門外漢,但重點是我們怎麼把現在看到一點一點的每個格子點做成是continues,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這個概念來看金融市場!未來是不是有可能因為科技的進展,而讓原本以天、以幾點結算的事情,縮短至以小時或更短的區間,就要看未來的創新跟突破有多大了。Block chain不是萬能,但是block chain可能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事情上做到我剛剛講的那些事情,因為它transparent,data sharing,還有immutable,以上,謝謝! |
|
主持人張錫理事長:謝謝杜博士、王董事長以及朱副總,請給三位主講人熱烈掌聲,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