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感謝投信投顧公會邀請我參加今天的論壇,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個盛會,跟大家分享Master-Feeder Fund發展經驗。今日的演講有五個重點,第一是Master-Feeder Fund在亞洲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第二是Master-Feeder Fund具有哪些優勢;第三是它在其他亞洲國家推動的狀況,例如韓國和日本;第四是在推動主基金與連結基金時需顧慮因素;第五是台灣若想要推動Master-Feeder Fund要考量重點。
|
|
從2009到2014年間亞洲投資人投資資產的分布狀況,我們發現投資於本土的資產配置,從55%下降到35%,大幅減少20%,轉移到其他的資產類別,包括全球區域、私募股權、對沖基金、不動產、多元資產配置等,呈現出資產配置的重新洗牌;另一方面從亞太區不同投資工具的資產規模增減來看,我們發現非亞洲的另類投資或當地基金都是呈現增加的趨勢,當地基金從54%上升到64%,增加約10%;非亞洲的另類投資則是從3%上升到8%,成長5%左右,而歐盟的UCITS則是減少,下降大約15%,且預計到2020年,當地基金的成長預期將達79%,而UCITS則會繼續下降到8%。這兩個現象背後的重要啟示是什麼呢?我們認為這表示亞洲當地的投資人開始想要做國際性的佈局,不想要大筆金額僅僅投資於當地的資產,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清楚看到投資人還是較喜歡當地基金,而這就是Master-Feeder基金可以奏效的地方,例如可以在當地推出一個子基金連結到海外的主基金。
|
|
Master-Feeder Fund具有哪些優勢呢?第一個,它具有規模經濟的效益;第二就是簡化基金行政上的手續,大家若曾經參與發展產品的過程,就會知道要推出一檔基金是相當複雜,需要曠日廢時以及很多業務運作上的調整。此外,前面我們提到亞洲的投資人想要更多元的國際佈局,如果他們需要在各個國家進行開戶程序的話,那將會有多麼的麻煩。第三個是稅務優惠,有些Master-Feeder Fund的主基金會有稅務上的優惠或減免,且有可能同樣可以適用在國外的子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些連結基金可能會有稅務上的困擾,但並不會影響到主基金,在這些情況下,就可以以Master-Feeder Fund進行運作;第四個優勢是可以更緊密地連結基金與投資人,例如前面提到投資人想要多元的佈局,同時又偏好本地的基金時,就可以透過Master-Feeder Fund投資國外的基金或是國內市場買不到的基金。第五個是讓當地的資產經理人有發揮的空間,以銷售角度而言,假設一位理專相當瞭解當地的品牌及語言,且每天可以與客戶保持緊密的聯繫,客戶也就不需要與外國的理專溝通,可以避免語言不通的問題,而當地的理專也會因為具有語言上的優勢,在銷售方面也會較為有利;第六個是不同區域的連結基金可以保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不同的計價幣別、不同的銷售選擇、不同的收費標準,或是相同的計價有不同的子基金,或是有子基金會進行貨幣對沖等等,日本、韓國採用的就是這種Master-Feeder Fund的基金架構。
|
|
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日韓在推動Master-Feeder Fund的一些重點。在日本要登記境外基金,必須具有銷售的證照且須翻譯許多文件,如投資說明書等都需要翻譯成本國當地的語言,會帶來行政方面的困擾。因此,很多日本的經理人不會選擇註冊境外基金,而是在當地申請核備成立連結基金,核備過程很簡單,且向主管單位提出申請到連結基金上市只需15天,若是私募基金則是隔一個工作日就可以開始募集。但是還是有一些標準需要遵守,例如:海外主基金必須達最低資產規模標準、投資經理人有實收資本的要求、海外主基金多元配置的比例、事後的績效監督等等。另一個重點就是日本尚未推動fund of fund,因此規定海外的主基金投資在其他基金不能超過5%;不過就彈性度而言,子基金彈性度很高且收費架構也可以不一樣。此外,我們前面提到連結基金在日本是核備制,那麼對境外基金的要求該如何確認,它們是否能夠符合日本境內的法規呢?其實,日本的監管單位把這樣的責任交付給當地的資產管理人,資產管理人必須要確認這些境外的主基金是符合日本當地的法規的。
|
|
在韓國,與日本的母子基金架構非常類似,但境外基金在韓國是需要註冊,過程大概需要花2個月的時間,且需要提供非常多的報告和資料,另外韓國政府也要求境外基金在註冊之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審核通過,基本上零售基金是17個日曆天,私募基金是7個日曆天。此外,韓國也要求境外的主基金不能投資於其他基金,換句話說,也不能是組合型基金,這要求與日本類似,除此之外,韓國對於境外基金的要求並不高。另外,就子基金彈性面而言,不論是手續費、銷售、貨幣或避險等皆與日本類似,有很高彈性。最後有關韓國的母子基金尚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母子型基金若有投資於境內基金時,可以享有稅務上的優惠,所以如果將它反映在NAV裡時,投資人就可以享受投資上的稅務減免;另一個是韓國的主管單位也非常擔心這些小型基金是否會有些問題,所以當子基金的規模太小時,是不會核准的。
|
|
接下來我們談談發行母子基金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個是境外基金的通報是否符合各個主管機關的規定,例如:它的通報是否能夠符合截止期限,包括從母基金到子基金的資訊傳輸是否即時、能否即時翻譯資訊等,以符合當地主管機關的規定。第二個較複雜,是實際的營運問題,因為很多境外基金可能在另一個時區,所以必須思考何時是終止申購的時間或終止贖回的時間、發布每日淨值的時間等,以日本為例,他們希望能夠及早發布淨值,而境外基金是否能符合這個規定呢?第三個是手續費問題,母子基金會要收取當地基金的手續費及境外母基金的手續費,然而在某些國家有手續費上限或總括費用的規定,如何處理手續費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點。另外,在銷售費用部份,有一些國家可以使用trailer的方式,也有些國家是可以rebate這些銷售通路的費用,這個也是要思考的問題。
|
|
第四個是法規遵循部分,例如前面有提到在日本境外基金是必須要符合一定的規定包括過去的績效紀錄、投資的限制、資本的要求等等;第五個是流動性的問題,我們需要確保子基金有足夠的現金水位以滿足每日的贖回需求,尤其是零售基金。所以,如果母基金有流動性的問題時,例如必須暫停贖回或有些贖回的限制,此時子基金該怎麼辦呢?這些都必須揭露在公開說明書內容中。最後一個是有關基金的推廣,剛剛有提及規模較小的基金可能會遇到一些法規面的問題,且必須思考發行這麼多小型基金對投資人是否有益?以上六點是在發行母子基金時需要注意的事情。
|
|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如果要在台灣推行母子基金,需要考慮哪些關鍵要素?第一個是要鬆綁對主基金的要求、鬆綁母子基金的相關法規,就如同前面提到母子基金的形式可以快速擴充基金的產品線,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產品的選擇,另外這也是一個機會讓當地經理人向境外基金學習最佳實務做法,甚至發展自己的投資能力;第二個是增加當地的課責,參考日本的做法將當地的課責交給當地經理人,讓當地的經理人在建立一個母子基金前,先檢查這些主基金是否符合當地的相關法規,進而篩選有哪些主基金可以連結。以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一檔主基金下有很多連結的子基金,主管機關一個一個檢查這些子基金將會花費太多的時間。但是,如果在技術上已經讓當地經理人去做了類似的查核,整體的審查時間是可以縮短的;第三個是主基金和子基金之間的連結,可以讓它更有彈性,例如:貨幣避險、計價的貨幣、手續費、銷售等,可以根據當地的狀況及需求進行適度的調整,如此也能夠鼓勵當地市場有更創新的作為;最後是要監管資金的流動。
|
|
今日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些母子基金發展狀況以及韓國及日本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個人認為台灣現在處在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可以學習這些國家的經驗,發展母子基金市場,如此不僅可以增加台灣基金產業的競爭力,也可以擴充台灣基金產業的發展,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