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投顧公會張理事長、證期局古副組長、公會黃秘書長、各位與會的貴賓、來自國外的專家,以及媒體朋友,大家午安。
|
|
台灣的資產管理市場規模截至106年8月底,國內共有39家投信公司,發行了784檔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規模達2.3兆;境外基金則有42家擔任72家境外基金的總代理人,銷售1,049檔境外基金,投資金額達3.4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境外基金再加上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的總管理資產規模,已達新台幣7.4兆,比去年的6.8兆成長了8.82%,今年比去年又進步了一點。
|
|
今年這個時間點來辦這場國際資產管理論壇特別有意義,各位知道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的20周年,2008金融危機迄今接近10周年,也是2007智慧型手機推出的10周年,所以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從2008金融危機後這10年以來,全球的金融環境是不是更穩定或更安全了?
|
|
一方面我們看到明年開始歐洲將會實行MiFID II,以及美國、法國、愛爾蘭的監理機關也在討論關於ETF過度發展後的一些監理事宜;另一方面,大約二周前,美國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決定解除對AIG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的認定,這顯示出川普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管制採取較鬆綁的方向。
|
|
所以,就金融監理來講,目前這個時點,大家正在觀察監理的鐘擺是擺向強化,或是擺向寬鬆,我們也在觀察競爭和管制之間的監理強度要如何去做調整,是應該維持原來的監理強度,還是適度的回歸市場機制。
|
|
資產管理業對台灣、對亞洲非常的重要,所以今天第一個議題就是討論亞洲在全球資產管理業發展趨勢的角色,第二個議題是風險管理,第三個議題是金融科技。從監理的角度來講,大家都在審視下一步金管會要如何去監理資產管理業,個人認為投資人保護及投資人教育一直是資產管理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
|
上星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IOSCO C8會議討論了幾個重要的主題,包括(1)強化投資人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2)如何透過行為經濟學去審視資產管理業的投資人行為,和監理機關如何透過行為經濟學來輔佐投資人做正確的投資決策,以及(3)如何根據2011年OECD的金融消費者/投資人的保護準則,去頒布推動IOSCO的散戶投資人的保護準則。
|
|
從IOSCO的全球金融監理機關的政策發展方向可以看得出來,隨著資產管理業的發展日益蓬勃,金管會對投資人教育、保護跟能力建構的努力是持續不斷的,在這一點上,跟IOSCO也是採取同樣的想法,尤其是現在高齡化社會,許多高齡者需要經濟生活的保障,在做投資選擇的時候也需要做資訊完備充分(well-informed decision),資產管理業者提供的商品,其實是給我們社會帶來更多選擇,讓大家有更好的經濟生活,所以在投資人教育、能力建構方面,金管會會繼續努力。
|
|
另外,今天第三個議題討論金融科技,就像理事長講的,這是一個非常夯的議題,可是金融科技到底是一個讓人期望或是讓人憂慮的事情?我們應該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事情。所謂機器人理財給我們的建議到底是不是真的適合每一個投資人,還有一些地方可以去討論或是去研究,甚至科技與人性之間要如何去權衡,這些都很值得大家進一步去討論與觀察。今天三個題目以及主講者都是國際間一時之選,感謝投信投顧公會安排這麼好的研討會,相信會是一個珍貴且收穫豐富的知識饗宴,我也代表金管會祝福今天的研討會順利成功。
|
|
金管會對於投信躍進計畫及境外基金深耕計畫,扶持我們投信業與國外的基金業者在台灣深耕,以強化台灣資產管理業的規模及人才的培育,這個承諾跟理念是不變的,也希望在座的業者一起努力,謝謝大家,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