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106年5月18日
刊登媒體:經濟日報
刊登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專欄主題:鼓勵投資   兩機制帶路

全球金融市場風波不斷,投資人的心態也趨於保守,如何把投資人的錢導入資本市場以及產業,成為重要議題,投信投顧公會正研擬透過「個人儲蓄帳戶機制」和「私募股權基金」這兩項機制,達到這些目的。

投信投顧公會昨(17)日舉辦2017年國際資產管理論壇,近年來由於國際經濟復甦緩慢,導致國內股市交易量以及台股基金規模都停滯不前,鼓勵投資,為國內股市挹注活水,並將資金導入實體經濟,促成國內整體產業的發展,使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互為成長,是主管機關及業者都相當重視的議題。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論壇的兩大議題「個人儲蓄帳戶機制(ISA,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s)」以及「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就是要探討如何以「個人儲蓄帳戶機制」鼓勵民眾投資及長期持有,以及透過「私募股權基金」將民眾投資資金導入國內實體產業。

這也是投信投顧公會近來非常重大的工作項目,希望藉由這兩項業務的推動與拓展,能讓協助國內經濟成長,也幫助資產管理規模能有所突破,帶給業者更多成長機會。

至於這兩個案子目前的推展狀況,張錫指出,在台灣的個人儲蓄帳戶機制(TISA)方面,公會委外的研究已完成,特別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譚瑾瑜分享研究所得與建議。

這部分的推動,因為牽涉到稅收部分,還在與跟財政部溝通中。

另外,在推動開放投信辦理「私募股權基金」業務方面,公會研議的辦理架構及建議事項,已經在3月的理監事會議通過,並呈報主管機關。

因此特別邀請摩根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經理人Naoko Akasaka,剖析國際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及投資趨勢,讓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可更加了解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方向,掌握未來產業商機。

私募股權基金方面,光是綠能商機,太陽能發電的部分,2016年就需要新台幣1兆元的資金,換算成管理費大概有100億元的收入。投信投顧一年的獲利大概60至70億元,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與生意。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