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106年10月19日
刊登媒體:經濟日報
刊登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專欄主題:FinTech助攻  線上投資掀風潮

投信投顧公會昨(18)日舉辦國際資產管理論壇,業界分析,亞洲人口科技化、年輕化、自主投資人逐步提升,提供發展金融科技良好環境,但新型服務必須確立目標與商業模式。

晨星大中華區業務發展總監Peter Dietrich表示,金融科技將同步推動科技業與金融業創新,金融科技做得好的部分,在於使用者經驗受到重視。根據晨星研究亞洲投資人投資行為,顯示亞洲人相對歐美市場,比較了解如何運用科技,意味亞洲有很好的發展條件。不過,研究也顯示,無論亞洲或全球各地,投資人普遍抓不準進場時機,代表當前無人化服務與投資人期望簡單化的配置需求興起,仍需要結合資產管理專業,實際發展出一套解決方案。

Peter Dietrich指出,許多創新服務的挑戰是定位不夠清楚,例如全球知名的機器人顧問Betterman,旗下資產管理規模成長快速,但潛在挑戰是收費低,不易達到經濟效益,相較下,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機構,多有既定客戶,應該想的是如何針對客戶提供新服務,或如何與機器人顧問機構合作,發展新商業模式。

湯森路透公司北亞區市場發展部門總監Peter McMillan表示,亞洲投資人金融知識相對歐美來得落後,不過,近年新趨勢是愈多投資人自主學習理財知識。另外,亞洲投資人學習知識和實際投資,都擅長運用科技,許多投資人藉由載具自主投資,在亞洲發展模式應會朝線上服務轉型。

德意志資產管理全球數位科技部門主管Kai Bald表示,去年台灣金管會出爐金融科技白皮書,可望促進產業創新,台灣及亞洲為科技發展重鎮,未來有潛力成為金融科技中心,而且亞洲人口年輕,有大量數位世代。

不過,亞洲創新服務尚在成長階段,Kai Bald認為,投資人或發展公司也要了解金融科技提供何種報酬,以被動式工具來看,結合主被動式策略的Smart Beta產品很受歡迎,目前已有超過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Smart Beta產品,前提是當前資產價格齊漲齊跌機率高,未來資產相關係數如果改變,勢必也要轉換模式,來提供超額報酬,屆時主動式工具也有機會重新躍居主流。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