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108年10月03日
刊登媒體:工商時報
刊登記者:謝振寶
專欄主題:世界投資者週  推廣美好生活

2019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於10月1日盛大登場,出席貴賓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張瑞峰(左起)、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理事長黃鵬、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黃昭景、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李長庚、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錫、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兆豐商銀副總經理陳昭容、海德博資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博閩等親自出席參與。

為推廣理財投資的重要性,提升國人金融理財知識,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自2017年起,訂定每年10月第一周為「世界投資者週」,國際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總會(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 Board, FPSB)於2019年響應發起10月2日為世界理財規劃日(World Financial Planning Day, WFPD),並舉辦理財規劃主題「PlanWell2LiveWell」影片競賽,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亦同步在臺灣舉辦論壇活動,希望藉由正確理財觀念的分享,引導民眾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的慾望。

「2019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首次聯合國內多個理財投資相關的公協會聯合舉辦,由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公會(SITCA)、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PFA)、台灣金融研訓院(TABF)、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聯合舉辦。分享主題包括美中貿易戰、境外資金回台、金融科技、保險、不動產投資、退休理財與老年保障、REITs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及機器人理財等議題。

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李長庚強調,世界理財規劃日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人類的發展必須透過正確的教育與不斷的學習,除了需要有正確的教育知識與傳遞,用正確方法、正確管道,慢慢累積財富,是規劃這個活動最主要的重點。

透過IOSCO全球100多個會員國在世界各地推廣正確的投資理財相關知識,讓民眾對投資理財與退休規畫有更深入的認識,累積人生財富,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型態。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投資理財應趁早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由於現代人壽命不斷延長,老年時候面對各式疾病的機率也大增,考量到老年化社會及生育率降低以及醫療成本與維持生活品質,一定要趁年輕透過投資理財,而且越早準備越好。由於年輕人薪資普遍有限,多半不會也不懂在年輕時開始投資。然而事實上,若從年輕時採取風險低而獲利穩定投資,即使是小金額的投入,一樣能夠有不錯的獲利。尤其年輕族群遲早會需要面臨育兒或購屋成本,若能夠及早開始規劃,將來就能讓家人有機會選擇更好的生活品質。

張錫也建議年輕人,投資時要衡量自己的經濟條件,若是可投入金額不高也沒關係,關鍵在於能穩定持續的投資,用長時間分散投資風險,不要給自己過重的負擔,反而維持不了多久。對於年輕族群,如果每個月固定撥出三到五千元進行小額投資,也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方式。對於較接近退休年齡的中壯年族群,張錫則認為可以加入平衡型概念,採取更保守的資產配置,降低投資風險。

檢視生活消費型態 積極投資 別怕失敗

「人的夢想越大,付出的努力必須更多」,李長庚表示,未來想要擁有甚麼樣的生活型態,取決於每一天付出多少的努力,社會新鮮人,每個月薪水,扣除生活開銷,剩下資金有限,建議除了節流,還可以開源,一開始或許要努力賺獎金,甚至兼差賺外快等,李長庚笑著說「年輕就是最好的資本」,辛苦一段時間累積第一筆資金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投資,創造多元化財源,才有機會累積更多財富。

經常有人說「我沒錢怎麼投資?」李長庚經常對著自己公司的年輕人說「理財」並非難事,檢視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費模式做起。「從你每天喝的星巴克開始啊!」原本一個禮拜喝5杯,可以減量成3杯、2杯,也可以以茶取代,生活品質不一定降低,省下的錢終能積少成多拿來做投資規畫。

投資金額不多的年輕人,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李長庚建議,可以從基金定期定額開始投資,每個月強迫自己儲蓄;另外,他也鼓勵年輕人在可承擔的風險內勇敢學習與嘗試,如積極型的基金,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在金額不大情況下,即便失敗也還有機會重來。

缺乏理財觀念 退休生活堪慮

薪資增長趨緩,投資理財除了能為自己創造其他收入來源,也為退休後的生活多添一分保障。但即便在投資管道豐富多元的台灣,仍有不少國人缺乏理財觀念,對退休生活毫無規劃。為什麼不去思考?李長庚認為,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提醒他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投資理財教育,李長庚從觀念溝通談起。思考未來想過怎樣的生活,「未來想過什麼生活,就需要多少財富去實現」,想清楚後,才知道現在該做什麼努力。

了解自身需求及早規劃退休生活

現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指出面對台灣社會高齡化趨勢,她認為退休理財規劃「及早開始」,從年輕時就將提規劃,更能從容應對中老年生活。,有些人雖有退休理財觀念,但並不全然正確,即使懂得理財,但實際執行上也可能有落差,例如借助投資基金等理財平台等方式,靈活運用資產。為自己多做準備是需要的,必要時尋求退休財務顧問協助,將事半功倍。

準備退休金須了解自身退休需求、與不足之處,以能夠知道需做多少準備,王儷玲指出退休理財越早開始越好!在初出社會就開始,每月只需3-5千元投資,到退休年齡時就至少能有百萬的存款。年輕人在工作初期不容易從薪資中撥出部分來做理財投資,但仍可依自己能力拿出小額來做規畫。

展望未來 更精彩豐富

展望2020年聯合論壇的陣容會更加堅強,參與單位會更多元更豐富,期望能帶給台灣的投資者更多元更好的資訊及投資管道,讓投資理財的風氣更盛,也能給台灣的投資者更美好的生活。

 
 
回首頁>>回上一頁>>
Copyright(C) 2013 SIT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