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102年06月03日 |
刊登媒體:工商時報 |
刊登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
專欄主題:葉銀華:投信業未來可從人才、技術來強化 |
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暨保險安定基金董事葉銀華指出,投信投顧業在台灣已經走了20多年,規模成長卻遇到瓶頸,這結構性因素並非主管機關管太嚴,未來應該要從人才、技術等方面多管齊下的建立,把結構性問題徹底改進,未來投信方有持續成長、擴大的空間。 |
在產品方面,則可以強化兩大部分,一個是國人現在喜愛買債券型商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但台灣的人員本身在全球的債券操作know-how仍不足,這部分可以強化。另一部分則是人民幣商品,由於台灣民眾現在喜愛人民幣商品,且有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心理,投信可透過這市場多方面、深入發展,提升操作技術,讓台灣的投信業持續成長,成為長治久安的業務之一。 |
他更認為,可讓投信業規模長期平穩成長的根本關鍵,是「退休金制度規劃」,若未來勞工退休金可以自選投資標的,擺脫現行由政府代為操作的模式,有可能拉高投資報酬率,也能讓勞工的老年更有保障。 |
但葉銀華強調,由於現在的兩大問題,一是勞工退休金未來若能自選,「賠了錢怎麼辦」,二是民眾會不會眼花撩亂,不知道怎麼選擇。 |
因此他建議,未來可先開放勞工退休金條例中規定,民眾可在每月薪資6%範圍內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這部分可先開放讓民眾自選,並清楚了解有可能賺更多,但也有賠錢風險,讓民眾若虧損也有心理準備,並知道市場有上有下、有漲有跌。 |
另一方面,他建議,可以先行開放4到5種套餐,讓民眾自選,例如可以依照投資屬性,如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超級保守型之類的方式,讓民眾可以輕鬆選擇,用「試點試行」的方式,讓投信業也能幫民眾逐步做好退休金的理財規劃,若能多方面做好,投信業的未來仍大有可為。 |
回首頁|<<上一則|<<下一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