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萬點 產業景氣是關鍵

Picture2

2018年以來,台股維持在萬點以上區間震盪,除受國際局勢及股匯市影響外,台股產業景氣及企業盈餘亦是主要因素。目前時序已進入第三季,傳統的旺季即將到來,下半年股市走勢仍不外乎以上重點,整理如下。

首先,自第一季以來國際貿易戰延宕至今,近期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8月11日發表聲明,基於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將評估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進口關稅,這份清單預訂於8月20-23日舉行聽證會,而後於8月30日生效,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而後8月中又再傳出中美將重啟貿易談判,股匯市隨之起舞。目前預估貿易戰對全球GDP成長為負面影響,若談判結果美對中國出口加課關稅在原來的500億美元範圍內,IMF預估對全球經濟成長未來5年將下調1%,股市近期已部分反應。若加徵關稅擴大至額外的2000億美元,市場恐須再度調整對GDP下修的影響。此外,8月22日公布的聯準會 (Fed) 8月初會議記錄顯示,大多委員支持9月再度升息。Fed委員一致認為,貿易爭議對經濟造成下滑風險,若國際貿易爭議升高,升息步調將須重新考慮。

除了中美貿易衝突,土耳其里拉重貶,引發市場對新興市場貨幣及債務的憂慮,造成連鎖反應使新興市場貨幣下挫。歐元走勢疲弱,主因擔憂英國無協議脫歐、義大利財政、與歐洲銀行業對土耳其的曝險問題。雖然市場風險偏好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而轉強,帶動股匯市回升,但我們認為問題懸而未解,後勢發展需密切觀察。

就基本面來看,台股上市櫃企業公布上半年獲利狀況,除部分未公告的金控公司外,整體股市上半年稅後淨利的成長超過20%,但本業營業利益概算較去年同期僅成長2%,其中原物料及零組件價格上漲,對獲利造成一定壓力;而上半年智慧型手機及PC等需求不振,產業庫存調整;虛擬貨幣急速退潮等,為本業獲利僅小幅增加主因。業外部分因台幣匯率的變動,尤其是第二季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4.7%,造成外銷產業業外收益提升,為稅後淨利提升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觀察各次產業獲利狀況,上半年本業及稅後獲利皆大幅成長的產業包括:水泥,營建,橡膠,及電子業中的零組件,記憶體相關,電機電器等;而同時間大幅衰退的產業包括太陽能,面板及航空類股,拖累整體的表現。以整體獲利成長觀察,不難了解指數今年以來,為何維持盤整的格局;但次產業及個別公司,股價走勢卻迥然不同,如部分零組件漲幅以倍數計,衰退產業則人氣渙散,股價一蹶不振。

綜觀下半年,產業盈餘成長步調不一。以科技業而言,9月蘋果將推出新機,市場經過2017年銷售不如預期的陰影下,對於2018年銷售預期不高,但正常旺季鋪貨需求仍可期待。此外,被動元件缺貨情形預估隨著產能緩步增加,供需緊俏情形稍微減緩,預期產品價格將維持高檔,但在個別公司單月毛利幾達7成情形下,未來產品價格不易再出現如上半年大幅飆漲。在傳產及金融部分,自去年以來,因中國持續環保去產能政策,傳產如水泥、鋼鐵等供需情形轉佳,獲利成長優於預期;金融類股則在調整產品結構以擴大利差,及投資收益提升,今年以來盈餘成長亦優於預期。

資金亦隨獲利成長及市場氛圍波動,今年以來外資賣超 2467億台幣,8月份以來賣超38億台幣,短期資金退潮。主因中美貿易戰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降低,資金流出新興股市及成長型類股;台灣科技類股亦見外資賣超,部分資金轉進傳產及金融類股。

整體而言,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國內受惠於全球經濟景氣復甦,帶動上半年進出口及經濟成長率表現優於預期。我們認為貿易戰風險應在可控範圍內,因此近期市場股價回檔後,目前為基本面選股的好時機。值得留意的產業包括,下半年手機新機推出受惠公司且評價相對較低者,長期持續看好半導體上游、車用電子、Data Center等類股。消費,傳產股則挑選利基佳且評價低者為標的。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