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兆資金找出路 台股躍為全球吸金市場 後市動能可期

Picture2

因美國聯準會表態將維持低利率至2022年,全球股市上演資金行情,6月以來,外資在台股已出現連續性買超,上市櫃市場成交量熱絡;7月以來指數更一路上攻,創下近30年來新高,使得台股成為全球股市中、今年以來表現少數翻正的市場。而在全球五大央行已釋出5兆資金,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之下,台股接下來的動能更值得期待。

法人已開始將選股眼光拉長至2021年,並將評價基礎定位在2021年,建議操作策略在於尋找有中長期結構性成長機會的標的,並加碼布局中國去「美國化」趨勢受惠的IC設計、封測材料類股,也開始布局下半年有旺季效應的蘋果供應鏈,長線則仍看好5G、雲端伺服器、半導體。

外資啟動回補 帶來台股動能利多

相較過去三次QE平均購買0.3兆資產,聯準會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在過去16周已購買2.3兆資產(資料來源:美銀美林,統計至2020年7月2日)。全球五大央行從去年9月釋出的資金至今成長了25%,達到近5兆(資料來源:中信里昂證券,統計至2020年6月15日)。

市場上充斥著資金,帶來全球股市的資金行情,台股更創下30年以來新高,更是全球主要股市中少數今年以來表現開始翻正的市場(見表)。在外資陸續啟動回補之下,我們預期這將會是台股動能的一大利多。唯需注意中美摩擦升溫對台股的影響:近期中國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後續除疫情發展和經濟復甦力道仍需持續關注之外,下半年步入美國大選階段,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或加劇,將延續美中緊張局勢的議題。然而在中國「去美化」之下,台灣潛在受益仍多。

Figure1

下半年題材可留意半導體 以及「零接觸」經濟

我們觀察,法人已開始將選股眼光拉長至2021年,建議操作策略在於尋找有中長期結構性成長機會的標的。

儘管全球爆發肺炎疫情,但半導體產業過去三個月在疫情之下仍成長,台灣半導體類股2020年第二季展望大多優於預期。主要受惠原因為:第一,自2019年末整體半導體庫存已去化至健康水位;再者,客戶擔心因疫情造成斷鏈,積極備貨建立庫存;第三,突然暴增的居家辦公相關需求。因此,在疫情中仍有不少公司5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或次高。考量到外資資金流才剛開始轉為正向,加以半導體產業多項趨勢性題材持續發酵,如5G、HPC、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等等,我們對於2020下半年半導體類股的股價表現抱持著審慎樂觀看法。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