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疫後時代 台股聚焦四大利多
聯邦金鑽平衡基金經理人 林建良

新冠疫情除了讓全球供應鏈調整成短鏈外,也讓國際組織備受嚴格檢驗。全球經濟一體化受考驗,中國與西方兩個經濟體更形對立,不僅是美國結合歐盟、澳洲、日本、英國等對抗中國,企圖改變領導世界模式外,中國內部也在做體質調整,雖然兩方軍事戰不至於展開,但經濟戰已經發生,台灣做為相抗衡的平衡點,在兩方經濟與金融環境牽引下,台股仍持有四大關鍵利多:科技戰延續、經濟穩增長、半導體高技術門檻、美中破冰。
首先是科技戰延續。美國總統拜登(Biden)持續制裁中國企業,東西方現在儼然已成為兩個經濟體,且西方國家已聯合美國、日本、英國、德國聯盟,共同對抗中國崛起,顯然雙方都需要「台灣」這個角色,在東西兩方拉鋸之下,台灣可望有利無弊。
其次是經濟穩增長。隨著疫苗接種覆蓋率逐漸升高,全球新冠疫情新增確診數也愈趨下降,染疫死亡率也趨於平緩,2022年在疫苗陸續生產、歐美接續解封下,全球總體經濟依然樂觀,推估將從成長期轉至榮景期。
第三是半導體高技術門檻。台灣半導體產業於全球地位日益重要,在電子應用不斷增加下,半導體產能擴充不易,台灣半導體產業擁有人力及水電成本、技術優勢,早已是全球重鎮,而半導體類股又擔綱台股要角,有望形成推動台股持續漲升的基本面利基。
最後是美中破冰。近期市場傳出,「G2」兩國-美國與中國擬進行「蘇黎世密談」,自2019年底疫情爆發以來,美、中兩國不斷針對疫情發展、經濟制裁以及台海事務等諸多議題進行交鋒,如今,美國總統拜登已對外邀請雙方實體會面,儘管中國尚未明朗接受,但若以美方可能開出的條件來看,倘若雙方有機會見面,就是達到相當程度的協議,預估這將對市場具有正面激勵作用。
此外,近期步入美股與台股法說會旺季,雖然法說會內容對於市場多數投資人而言並無驚奇角度,但時序走到年底第4季,台股投資仍可聚焦「六小福」,也就是半導體、5G概念、碳中和、伺服器、高速運算以及第三代半導體。
在半導體族群方面,繼台灣重量級晶圓代工龍頭企業法說報喜,並釋出半導體產業景氣不看淡,主要受惠於需求持續暢旺,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水準,帶動市場看旺未來產業能見度。而半導體類股受全年訂單展望明確的帶動,市況供不應求,建議挑選以集團策略公司並具備產能保障者為布局首選。
至於5G概念族群,隨著5G布局日漸普及,大數據與遞延性為其中重點,而「點、線、面」的概念也逐步成型,預料資料傳輸與介面將是未來產業重點,其他相關如物聯網、ADAS也會是長線布局重點。
針對現今投資市場討論熱度相當高的「碳中和」概念而言,因中國先前供給側改革後,再次推出碳達峰及碳中和政策,且高度加強「能耗雙控」,致使煤炭與電石價格大漲;尤其近期採取限電限產措施,使得中國供給競爭壓力減輕。
另外像是伺服器產業,歷經去年第4季調整庫存後,根據市調預估,今年產業增長幅度可望有6%至8%,在Whitley新平台伺服器處理器的未來逐季轉換下,有機會帶動需求量成長。
而在新興科技趨勢中,高速運算的時代來臨,帶動IC載板需求旺盛,ABF載板也呈現長期缺貨狀況。最後,在第三代半導體部分,現階段中國、美國等主要國家皆積極強攻第三代半導體,產品則包括GaN及SiC,根據研判,GaN目前滲透率仍低,短中期內以SiC較具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