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風暴波及台股 持續觀察後續影響
聯邦精選科技基金經理人 詹淯融

全球市場年初至今,受聯準會鷹派的升息政策、烏俄衝突以及中國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受阻等利空因素所衝擊,全球股市紛紛受到影響,近期更受到美國半導體禁令影響,以半導體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連續四天下跌。
總體經濟方面,聯準會自今年以來態度維持鷹派,主要因通膨問題持續升溫,加上烏俄衝突導致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在經歷9月升息3碼後,由於通膨並未有效降溫,且就業市場仍持續熱絡,加上10/13美國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與核心CPI雙雙高於預期,若無意外11月升息3碼已成定局。
烏俄衝突發生至今已超過半年以上,從原先市場預期的短期戰,逐漸演變成膠著戰,戰爭引發的油價波動,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都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利的影響,即便烏俄戰事告一段落,油價高漲與對俄的各項經濟制裁仍不會馬上結束。
美中部分,美國拜登政府於10/7宣布新一輪的晶片出口銷售管制,未來未經美國政府允許,不得出口販售高階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給中國,連使用美國技術在他國生產的晶片也涵蓋在禁令中;同時將長江存儲等31家中國企業列入「未經核實名單」 (Unverified List),美國政府企圖藉此禁令,壓制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慧、超級電腦、監控系統、先進武器領域的發展。
該禁令公布兩天後,市場傳出所有外商半導體設備廠人員全面撤出中國半導體企業,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產生嚴重衝擊。新禁令影響層面擴大包含IC設計、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等三部分。邏輯IC 製造方面,從高階AI晶片擴大至16及14奈米製程晶片,換言之,各家晶圓代工廠恐怕無法再為中國IC設計商提供上述製程產品。
台股部分,受到國際趨勢影響,今年以來加權指數修正逾30%,加上成交量縮小到2,000億元上下,顯示投資人信心仍不足。過去兩年電子業因於遠距工作及教學的數位轉型而受惠,但在今年有需求放緩和庫存修正的跡象,預期後續庫存調整將持續一段時間,將影響電子產業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營運展望。
由於庫存調整,第三、四季普遍呈現旺季不旺的現象,惟多數個股的股價皆已反應基本面的下修,後續須持續追蹤庫存去化狀況。但近期半導體族群又受到美國半導體禁令影響,目前台灣各半導體業者仍在評估該禁令的影響,短線在禁令尚未明確下,建議審慎操作,靜待利空逐漸消散,再伺機提高持股。
產業布局上,建議電子與傳產平衡布局,電子股部分,可關注高效能運算晶片(HPC)以及需求穩健成長、新平台推動的資料中心相關概念股。此外,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驅動相關的車用半導體需求持續成長,車用電子可以關注的長線趨勢產業。傳產部分,則以儲能、金融、航空/航太及汽車零組件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