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基本面較佳族群 大型股有望止跌反彈

Picture1

近期台股面對多道利空,大盤震盪加劇,上週受到美元指數回落激勵,加權指數一度收復10日均線,但週五又受到美國科技股拖累指數,週線仍收今年以來最低點,預料短線震盪整理機率仍不小。不過,外資於上週四中止連續7個交易日賣超趨勢,有助市場信心回流,而且11月下旬將迎來九合一大選,依過去八次縣市長選舉經驗,台股選前1個月上漲機率高達75%,因此在本次大選前,預料後市不無機會出現反彈行情,並可望由大型權值股率先表現。

觀察國際大環境,美國聯準會積極展現鷹派立場,推升美元指數站上20年來相對高位,其他國家貨幣面臨沉重賣壓,其中日圓貶破150元,創32年新低。再者,美國長短期公債殖利率雙雙升破4%,造成資金移轉效應,外資10月以來從台股提款近千億元,成為大盤最近承壓的主因之一。

產業方面,美國10月宣布有史以來最具全面性的晶片禁令,對象雖然鎖定中國,卻也對「護國神山」台積電及全球半導體業帶來衝擊,預料美國11月將再對電信與監控產品祭出禁令,接下來也有其他禁令正在研議中,代表美中貿易戰火再次點燃,為台股增添不確定性。

除了美國「制中禁令」鋪天蓋地,消費電子需求迄今尚未見到明顯回溫跡象,但值得注意是,面板、記憶體兩類產業已開始築底,電視面板報價出現止跌反彈,DRAM記憶體亦因中美貿易戰影響,供給面有所限縮,價格有觸底跡象,面板、記憶體兩大族群,先前股價提早走跌,目前觀察已率先取得反彈契機。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成衣類股的庫存,預期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可望順利去化完畢,基本面相對改善下,相關族群股價落底可期。

整體而言,我們預期聯準會於11月將積極緊縮,在全球通膨、地緣政治、終端消費需求等利空隱患下,台股短線市場壓力仍不輕。不過,近期開始傳出美國聯準會可能減緩升息步調,讓飆升的美元指數稍見回落,加上政府陸續祭出穩盤措施,以及十一月大選等因素,研判盤勢雖偏震盪,但不悲觀。

展望新的一週,市場緊盯的幾項重要經濟指標(如附表),將在11月初接續公布,包括:美聯儲利率會議決策、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等,而11月中旬前,台灣上市櫃公司也會陸續發布第三季財報,目前來看,各產業基本面還是不排除有下修風險。

建議現階段操作上,投資抱持審慎態度為主,選股不選市,優先加碼基期低,今年下半年及2023年營運展望相對佳,以及股價超跌之族群,例如較無庫存壓力的IP、網通、伺服器、車用、綠能等,並可適時佈局權值股,而在捕捉反彈機會的同時,宜採取分批、分散策略,以降低整體投資波動性。

Figure1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