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短期回檔修正 拉回可逢低布局
聯邦投信全權委託主管 李博琛

受到12/14美國FOMC會議鷹派言論影響,美股自升息日起連續下跌4日。加上,日本央行於12/20將公債殖利率由0.25%上調至0.5%,導致亞洲股市大幅震盪,台股也因此受到拖累,由本月高點15,152點開始回檔,至12/20跌破半年線關卡,最低來到14,157點,波段跌幅達995點(6.5%),回檔幅度出乎市場預估。預期短線大盤回檔已接近滿足點,投資人不宜過度悲觀,可趁指數拉回時檢視各產業對2023年展望,並逢低布局。
從總體經濟方面來看,上週超級央行週,多國央行連續升息,其中包含美國、歐洲、英國、瑞士等已開發國家皆升息兩碼,利率更創近14年以來新高,同時部份央行也下調2023年經濟成長率與上調2023年通膨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10年期與2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倒掛,黃金短暫站上1800,金油比(黃金/原油價格比)則創今年以來新高,引起市場擔憂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再起。
上周美國公布11月CPI月增0.1%及年增7.1%,連續兩個月下滑,主要受惠於能源、二手車及醫療照護價格較前期明顯回落,但整體服務業價格仍維持高檔。核心CPI月增0.2%及年增6.0%,雙雙優於市場預期,且FED也如預期升息2碼。不過FED點陣圖顯示明年基準利率終值將落於5.125%,且降息機會不高,同時上修明年失業率至4.6%,及下修經濟成長率至0.5%,一連串的利空數據造成市場譁然,恐慌情緒升溫,恐將再下修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
烏俄衝突發生至今已超過10個月,從原先市場預期的短期戰,逐漸演變成膠著戰,戰爭引發的油價波動,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都對今年的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但金融市場有所謂「沒有更差的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說法,只要戰事不演變成大規模區域戰爭或核子戰,對於油價與金融市場影響將逐漸式微,先前受到戰爭影響而衰退的產業,2023年有機會復甦。
中國疫情變化是近期關注的焦點,因突然放寬清零政策後,確診數及死亡率大幅攀升,造成民眾恐慌(擔心染疫不敢出門)與生產面的衝擊(確診員工隔離使產線停擺),反而對整體經濟造成傷害。以近期公布11月社會融資規模雖升至1.99兆人民幣,但為近四年同期新低,主要因確診人數攀升,居民行動受限,整體消費動能疲軟,且房市持續低迷,購房意願不足,拖累整體社會融資增量,預估短期內中國經濟數據恐將持續惡化。
台股方面,近期大盤系統性風險增溫,且面臨產業下行風險,投資人與法人趁前波反彈逢高減碼、獲利了結賣壓沉重。在回檔近千點後目前大盤短期均線均已轉空,12/20大跌收黑後,指數已跌破至半年線之下,KD值中的K值亦已跌破20以下顯現出超跌訊號,預估短線只要美股持穩,台股有機會跌深反彈,季線13,860以上應有所支撐。
產業布局上,雖然2023總體大環境不佳,仍有產業成長機會股可尋,配置上建議電子與傳產平衡布局。電子股部分,可關注各國在5G與光纖基礎建設持續推動下的網通受惠族群,以及需求穩健成長、新平台推動的資料中心與伺服器等相關概念股。
此外,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驅動相關的車用零組件需求持續成長,車用電子也是可以關注的長線趨勢產業。傳產部分,可關注在升息趨勢下,受惠於利差擴大的金融股,以及受能源危機與長線政府政策帶動的環保、綠能相關概念股。另外,隨著各國國境解封與年節旺季來臨,相關受惠股如航空、航太、觀光、餐飲族群也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