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庫存落底題材 有望領先表現
永豐領航基金經理人 林孟嘉

全球投資市場籠罩在經濟衰退的陰霾中,台股也備受壓力,目前加權指數在季線與年線間持續震盪,但下檔仍有整數關卡及季線支撐。回顧此波段自去年十月下旬起漲,歷經五週的紅K棒,接著進入連續四週盤整修正,根據費氏數列規律預估,或許短期修正已進入尾聲,預料具備中國解封題材,或是庫存調節快速的相關產業,有機會領先帶動反彈行情。
首先觀察國際經濟情勢,聯準會持續大幅緊縮貨幣以壓低需求,影響力正在持續發酵中。今年美國的經濟表現,主要取決於通膨下滑速度及聯準會政策調整力道,儘管聯準會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應仍有1.2%,但市場共識主要落在0.4%,甚至有多家投資機構預估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負成長。市場各方對於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感受,也是近期國際股市及台股盤勢承壓的主因之一。
從債券市場上,也能嗅到市場何以對經濟有所疑慮。去年4月起,短天期美債殖利率超過了長天期美債殖利率,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倒掛」。根據過往經驗,通常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後,公債利差轉正約需歷時9至12個月,而且往往伴隨而來的是經濟衰退,不論1990年代泡沫經濟、2000年的網路泡沫,或2008年的金融海嘯,都呈現類似路徑,這也意味目前確實不能排除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產業方面,全球電子產業鏈持續面對庫存去化的嚴峻挑戰,從美光上月公布的財報跟展望均顯示,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下,PC製造、雲端、工業電腦、資料中心等產業都陸續開始調整庫存,導致獲利由盈轉虧,並因市場需求疲弱,必須下修2023年度的預估資本支出,從原本的80億調降至70至75億,大大驗證了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產業,正在面臨無可避免的成長逆風。不過,我們認為,實體經濟具備週期性,市場需求終將回歸正軌,當股價超跌時,反而是難得的投資機會。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有機會因中國解封題材而受惠。中國防疫管控政策陸續鬆綁迄今已近兩個月,由於感染速度不斷攀升,民眾對政策的不安全感,皆具體反映在流量與運輸的高頻指標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指標表現和過去不同,並非全面性下滑,有關航空、開工率、旅遊、住宿、餐飲等預約都在不斷回升,代表最壞情況似乎正在逐漸淡去。此外,市場也預期農曆年後將出現補庫存的需求,台股相關原物料類股,如:鋼鐵、塑化類股等,應有表現機會,建議持續觀察相關政策刺激影響。
展望新的一週,國際市場緊盯的幾項重要經濟指標(如附表)將接續公布,包括:11月歐元區失業率、1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12月美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1月美國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相關數據動向與解讀將影響盤勢走向,投資人應密切注意。
現階段投資操作,建議保持審慎態度,優先選擇有中國解封題材性的鋼鐵、散裝航運及生技類股,以及電子類股中相對庫存調解快速、訂單能見度高者,例如:電競NB、IC設計、車用電子、半導體材料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族群,並宜採分批、分散策略,力求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