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通膨環境將至,投資配置該如何因應?

Picture1

三月初美國國會正式通過 1.9 兆美元新財政刺激方案,聯準會則按兵不動,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且不急於提早升息。市場憂心聯準會的鴿派立場可能導致通膨失控,使得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突破 1.7%,來到 1 年高點。然而,距離上一次出現通膨隱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如今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使得通膨可能再起,投資人是時候考慮調整投資組。

聯博預期在全球經濟復甦以及主要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加持下,今年全球實質經濟成長率可望達5.5%,而通膨率反應市場對景氣的預期逐漸升溫實屬正常。每次景氣循環的狀況並不相同,我們認為本次短期內通膨雖會溫和走升,但預期衝擊程度並不會如1970年代或是金融海嘯時期那般嚴重。我們預期今年底全球通膨率來到2.1%左右的水準,之後可能會進入區間整理的態勢。觀察部分常用指標,未來5年的美國年化通膨預期已經達到2.4%,儘管這是10年高點,但仍舊相對溫和,投資人不用過於緊張。

不過,各類資產對於通膨的敏感度則大不相同,現階段與其急於出脫手中的投資組合,倒不如依據資產屬性進行部分調整。

股市方面,今年以來股市投資風格輪動,由小型股、價值型類股領漲。但股市投資仍須回歸基本面分析,才有機會把握長期成長潛力。回顧過去10年,低利環境使得成長股較價值股受青睞。倘若通膨持續上升而導致升息,企業未來獲利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會折價。因此建議投資人檢視投資組合,是否過於偏重價格較高但目前獲利能力欠佳的成長股。成長型企業如果擁有可持續的營運模式、獲利能力較強、且評價相對具吸引力,將更能因應通膨的環境。

相較之下,價值股可望成為通膨的受惠者。隨著新冠疫苗陸續施打,且各國防疫工作有所進展,聯博相對看好經濟復甦趨勢能夠延續,並推升景氣敏感度高的價值股。截至2月底,全球價值股的評價較成長股低52%,這個差距已經來到歷史新高,因此我們建議投資人能夠開始留意價值股投資機會。

在過去的通膨週期中,防禦型類股與低Beta值股的表現通常落後。投資人為了追求收益與穩定性而佈局一些具有債券特性的股票,例如公用事業與核心消費品類股。這些類股目前股價低於其他類股,因此對通膨的敏感度可能不會像以往一樣。

另一方面,對美國公債投資人來說,現在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局,因為通膨調整後的殖利率並不具吸引力。假設5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為0.84%,則在通膨達2.00%的情況下,實質殖利率為 -1.16%。因為負的實質殖利率會減損投資人的消費力,投資人不妨趁此時調整投資組合,強化對通膨的因應能力。

我們建議投資人不只要加強投資組合對通膨的防禦性,同時持續追求收益。因此,不妨增加信用債券的配置:包含加碼高收益公司債,同時分散配置殖利率相對具吸引力且跟政府公債連動性低的券種。舉例來說,屬於浮動利率債券的美國信用風險移轉債券 (CRTs),由住宅這類實質資產當作抵押品,而實質資產通常能受惠於通膨趨勢。信用風險移轉債券由房利美與房地美所發行,承擔房貸池的違約風險,因此殖利率較高。拜美國房市熱絡之賜,信用風險移轉債券的基本面頗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通膨對金融債券是潛在利多。隨著利率上升,銀行利潤率會隨之成長,進而改善銀行業者的信用狀況。以歐洲為例,銀行業者的資產負債表穩健,又有正面的法規環境,因此對金融債券持有人是利多,而利率上揚將讓銀行業者與其債券持有人進一步受惠。

總體而言,投資人不必過度擔心通膨升溫,只要透過謹慎微調投資部位,便能做好準備以因應溫和通膨的環境。由於各類資產的表現不一,建議廣角配置多元資產,以掌握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投資契機。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