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封城及通膨後續發展 選股首重成長趨勢明確產業
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經理人 郭智偉

上周全球股市疲弱,美股標普500指數跌破4000點關卡,道瓊、那斯達克及費城半導體指數也全面下跌,皆創下近一年新低。歐股、亞股、台股同步下探。美國4月通膨率居高不下,為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投資人避險情緒升高,國際資金持續回流美國,美元指數(DXY)升至19年高點,新興市場貨幣承受貶值壓力。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的封控措施,導致經濟走軟、人民幣急貶。需求緩和使得原油價格未再創高,全球商品指數(CRB)亦隨之下滑,理應為通膨預期降溫。此外,美國企業財報八成以上獲利優於預期,總體經濟也未出現衰退跡象。但投資人處於非理性的極度悲觀氛圍,股市不反映正面訊息,進入反覆利空測底,主因在於市場擔憂中國將拖累全球景氣下行。未來重點觀察美國打擊通膨政策及中國封控影響。
美國通膨處於高原期 中國恐拖累全球經濟
上週美國公布4月通膨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都維持在高檔,使得市場原先推估通膨可見轉折的預期,需往後推遲。其中,核心CPI月增率0.6%,高於預期的0.4%及前期的0.3%,觀察細項主因在於服務業的通膨推動,包括租金上漲、缺工造成的工資上揚,以及經濟活動大解封後的報復性消費,有待時間消化及政府施政來緩解。美國總統拜登為抑制通膨,10日公開表示考慮調降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加徵關稅稅率,密切關注後續進展。
高於預期的通膨數據,可能再次動搖市場及聯準會緊縮貨幣的預期,使得未來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加劇市場波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連任案於12日獲參議院通過,他重申,未來在6月及7月會議各升息2碼是合適的,但無法保證經濟能軟著陸。往正面來看,在外部風險上升情境下,聯準會上半年鷹派升息節奏,有機會在下半年緩和。
中國在多個區域進行封控措施後,工廠復工時程一再延後,重創內需經濟,財新製造業及非製造業PMI分別下滑至46、36,在50景氣榮枯線下。需求下滑與政策不確定導致市場信心脆弱,加上資金回流美國,人民幣兌美元自4月15日以來貶幅逾6%。在俄烏戰爭損及歐洲經濟後,如今市場擔憂中國也將拖累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未來需密切關注中國封控政策是否放鬆。
短線投資宜保守謹慎 長線布局趨勢明確標的
近期投資人恐慌情緒升高,多項指標處於極端位置,AAII美國投資人牛熊指標來到負26的極端值,悲觀程度更甚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2008年金融海嘯、2000年科技泡沫。而科技股反映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急升的估值修正,加上恐慌賣壓,本益比已下滑至歷史相對低點,為長線買點。
市場仍處於不穩定狀態,短線投資者宜保守謹慎。就長線布局而言,在升息循環階段,選股更需聚焦於企業基本面及獲利能力。宜選擇具備明確成長趨勢的產業,例如受惠數位轉型的資料中心及雲端類股。近期美股第一季財報公布,縱使有俄烏戰爭及升息壓力,資料中心相關企業仍繳出亮眼財報。
由於企業在資本支出仍強,雲端軟體相關產業營收仍可望有五成以上高成長,加以資料中心需求及各國對資安的日漸重視,相關類股值得關注。另外,關注發生結構性改變的產業例如天然氣,將因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美國增加出口而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