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展望-基本面仍有撐 然逆風因子猶存 股債多元配置穩健因應
群益潛力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 徐煒庠

今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飽受俄烏衝突僵持不下、聯準會加速升息、通膨壓力、中國封城加劇供應鏈瓶頸等利空的干擾,資產價格波動劇烈,股債齊跌,所幸近期公布的美國四月份核心PCE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揚4.9%,不僅低於前月的5.2%,也創下今年以來最低,在通膨觸頂向下跡象出現下,也緩解市場擔憂,對於聯準會升息預期有所降溫,在美股反彈下,也進一步帶動國際股市表示,近一周來看,MSCI世界指數上漲3.37%,近一月表現則為-0.16%。
從全球總經來看,觀察主要市場S&P Global製造業PMI指數,大致維持穩定,除了新興市場音受到中國疫情的拖累而表現較差,而以花旗經濟驚奇指數來看,近期主要區域經濟數據表現仍然多優於預期。WTO將2022年商品貿易增幅預期由4.7%下調至3%,2023年貿易預期成長3.4%,並下調今年全球GDP成長由4.1%降至2.8%,2023年則預期回升至3.2%,此外,IMF也下修全球全球經濟增速預估值,今年由4.4%下修至3.6%,明年由3.8%下調至3.6%,然儘管經濟增長預估下調,數值仍高於長期平均。除此之外,雖然俄烏衝突尚未落幕,對於總體經濟的影響仍在但已降溫,中國方面疫情控管已有效果顯現,上海逐步解封、復工復市,國際情勢可望自先前的混亂局勢進一步往有序的方向前進,因此現階段來看,距離經濟衰退仍遙遠,投資上也將逐步回歸基本面評估。
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方面,5月份FOMC會議紀錄顯示,6、7月會議預期將維持升息兩碼步調,政策立場並未更趨鷹派,而隨著連續升息後,通膨壓力若能續改善,則將有利於修正加速升息之政策預期,此外,聯準會將採取”減少到期本金再投資”的被動縮表方式進行,降低金融市場震盪加劇的意願顯露無遺。而隨著先前市場對於升息預期已陸續反應,再調整利率預期的幅度亦料有限。
整體來看,儘管市場不確定性猶存,包括通膨壓力是否明確回落、供應鏈瓶頸正常化進程、國際地緣衝突發展、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速度等等仍需持續觀察,不過在金融市場也已陸續反應,同時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仍維持穩健態勢,投資操作上仍持股優於債的看法,可採取偏股的多元配置結構及謹慎的存續期間管理策略,投資人若是擔心市場風險,卻也不願錯過逢低布局的契機,採用定期定額分散進場時點也是穩中求勝的投資方式。
在市場與資產別方面,歐美成熟國家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勞務需求接替產品需求繼續回升,勞動市場持續緊俏,且成熟經濟體並無因供應鏈中段或地緣衝突而陷入衰退的跡象,美股方面基於其消費數據穩健,企業盈餘能力佳,供應鏈與通膨壓力雖尚未排除,但後續有望回落,且先前股價修正已多,逢低投資契機浮現,表現值得關注;歐股方面即使疫情與俄烏衝突發生,綜合PMI表現依然堅挺,GDP及企業獲利維持增長態勢,後市表現可期;中國方面先前雖受疫情干擾,然隨著復工復產啟動,官方維穩態度堅定,財政與貨幣政策並施,下半年景氣有望好轉,同時股市具評價優勢,因此仍持正面看法。債券市場方面,仍以信用風險維持穩定、發債企業基本面改善,且存續期間短的非投資級債相對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