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會持續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嗎?
聯博投信多元資產資深投資策略師 趙心盈

今年以來受到高通膨的影響,各國央行逐漸收緊金融條件,使得經濟放緩的可能性攀升。然而,在美國公布7月份優於市場預期的通膨數據後,又似乎給予市場一絲絲通膨觸頂的希望。
儘管資本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聯博預期今年經濟成長速度雖放緩仍可望溫和成長,通膨料將隨時間逐漸改善。一方面,企業盈餘上修動能雖趨緩,但獲利成長預估仍維持正成長。另一方面,隨著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積壓訂單指數與供給交貨指數逐漸下降,顯示造成部分通膨壓力上升的供應端限制似乎正在緩解。此外,美國消費者受惠於高於長期趨勢的薪資成長率、家庭財務體質佳,加上能源支出佔個人消費的比重低於過往,因此儘管面臨通膨壓力,美國消費支出依舊穩健。
全球財政和貨幣支持政策退場與經濟重啟,也正在改變供需失衡狀況。疫情大流行過後的通膨,是由美國商品消費超過疫情前水準近20%,再加上供應端受工廠停工、零件短缺和物流能力的限制所導致。目前看來,供需雙方都在逐步調整,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和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也已改善。物流成本和延誤狀況也在緩解中,雖然中國的清零政策仍存在風險,但聯博目前預期不會再次出現大規模的封城。
美國耐久財(如汽車、電腦等)是起初價格壓力的背後驅動因素,但年平均通膨率似乎正回到疫情前趨勢;而非耐久財(如衣服、食品)的通膨率近幾個月已超越耐久財,部分原因來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然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可能因此提供緩解。服務業中,近來通膨增加最大的是在疫情期間受到壓抑的飯店、運輸和餐飲服務需求,隨著需求和服務量能改善,情況也將逐漸回歸正常。薪資是評估通膨長期壓力的一個關鍵,雖然每小時平均薪資的成長已高於疫情前,但目前並沒有與通膨同步加速。
在高通膨、急升息、地緣政治的背景下,今年以來的市場修正已讓部分股債資產評價有所改善。展望債市,聯博認為債市價格已經反映了絕大部分通膨與聯準會升息預期,而各類債種在經歷今年以來的跌幅後,價格及殖利率均來到相對具吸引力的水準。以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來看,違約率仍處於歷史低檔水位;至於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利差不僅來到相對高點,其最低殖利率也從去年底的4.85%攀升至6月底的9.48%。值得注意的還有新興市場債券,烏俄衝突對市場表現的影響逐漸減少,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亦來到近年相對低點,只是新興市場國家差異大,多元布局有助於分散風險。
在股市部分,美國股票市場在景氣趨緩時,相對具防禦性。近期的市場修正使成長股的相對評價較具吸引力,可關注獲利穩健與上修展望的公司;具防禦性的醫療保健類股目前評價仍相對便宜,同時受惠於長期趨勢和高定價能力、較低槓桿,也具備成長前景與品質。科技股仍具有長期成長潛力與景氣較不敏感的特色,而疫情加速科技擴張,促使成長進一步攀升,在評價修正後已回到平均水準,惟須注意避開「夢想股」,許多尚未獲利的科技股評價持續下滑,且在升息環境中,評價將持續受到壓抑。
美國聯準會承諾緊縮貨幣政策直到看到通膨減速的「壓倒性證據」,經濟成長或因此付出代價。不過,隨著價格上揚背後的一些潛在力量減弱,以及許多通膨可能減緩的數據出現,不利經濟成長的因素可能比市場擔憂的更小、更短暫。只是資本市場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建議投資人做好隨時動態調整的準備,並持續關注基本面較佳、體質良好的市場與企業,掌握市場修正後逢低布局、尋求長期報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