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觸頂有望 ESG投資蔚為主流

Picture1

根據美國聯準會最新公布的會議紀錄顯示,儘管聯準會官員認為通膨仍高得無法接受,將持續積極的升息行動,直到通膨明顯放緩。但隨著最新美國7月新屋開工為144.6萬戶,按月跌9.6%,為2021年2月以來新低之外,7月份的零售銷售,亦低於預期0.1%的無增長表現,也使得聯準會首度承認過度升息可能帶來的風險,認為未來某個時間點放緩升息步伐或許是適合的。

因此,隨著市場普遍預期通膨將在年底前降溫,讓各國央行採取較為中性立場的貨幣政策,亦將有利於風險資產後市表現。而其中在面臨變化加劇的市場風險及投資契機時,愈來愈多投資人在分析風險報酬時,納入ESG元素,體認到資產永續性的重要性。顯見ESG相關題材可望憑藉著穩健基本面創造價值以及減少投資風險角度成為投資主流。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當下,ESG投資以其長期增效和緩和風險的作用受到了監管機構、資本市場以及各行各業的高度重視。全球ESG相關基金資金流入年增率來看,2022年5月比去年同期減少71%至130億美元,不過,月增率是呈現上升,顯示ESG議題仍是市場投資主流。

今年以來,債市方面,全球綠色債券指數下跌約19.2%;股市方面,全世界ESG領袖指數下跌20.8%。ESG基金投資組合配置為下跌14.4%,優於市場指標全球全球世界領袖指數以及綠色債券指數。ESG債券市場隨著利差擴增至合理價位及ESG的投資及議題受到重視。

Figure1

ESG投資策略已被全球投資者廣泛使用,尤其是在歐美。全球永續投資聯盟的統計顯示,美國佔全球永續投資的48%,其次為歐洲的34%。彭博的數據顯示,ESG類資產規模由2021年底升至史無前例的37.8兆美元,預計將於2025年或之前增長至53兆美元,相當於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總值的三分之一。

投資市場是推動企業改善ESG表現的重要力量,但由於企業ESG 表現較傳統的財務因素難以量化,為了方便投資者決策,一套基準相同、易於比較的評估標準,除了可減少高估或低估一家企業的 ESG表現的機會,亦可較易比較不同企業之間的ESG實力。去年底,全球最大的 2,000 家上市公司中有多達五分之一的公司,承諾在 2050 年年中或更早之前實現淨零目標。

過往對許多投資者而言,ESG投資組合旨在被動排除高爭議行業,例如煙草或武器等。如今觀念已經逆轉;疫情證實ESG議題也蘊含投資機遇。疫情突顯出許多永續發展議題,如醫療創新、糧食安全、水資源短缺與普惠金融等。投資者也看見一般企業在面臨龐大的全球考驗時,能夠提出解決方案的潛力:藥廠積極研發疫苗;通訊公司帶動生活數位化,令我們在家就能上班、上課、購物與運動等。

但毋庸諱言,ESG投資也面臨諸多局限與挑戰。除了涉及資料量度、採集、統計等眾所周知的技術性難題之外,ESG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投資目標的多樣性也帶來諸多矛盾,有可能影響ESG投資的健康發展。環球各地如歐盟、英國、中國、香港、紐西蘭及澳洲的監管機構近年均相繼推出規例,加強企業在ESG方面的披露要求。

總括而言,ESG 既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新路徑,也是理解投資人面臨的機遇和風險的獨特視角。ESG投資的本質是通過合理的風險評估來換取長期的收益,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風險把控,不同於傳統投資僅關注財務指標,ESG背景下的投資將更關注影響企業永續經營能力及非財務類指標的外溢效應,這也是ESG投資的核心理念,我們期待由ESG收益下帶來更多的企業責任關注,兩者形成正向循環,才能讓台灣迎頭趕上國際投資潮流的脚步。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