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過?2023年債市可望再起。三大投資心法搶先看

Picture1

2023年債市投資即將進入轉折點。過去一年,主要國家央行鷹派升息打擊通膨,市場對經濟衰退的隱憂加劇;加上烏俄戰爭衝擊能源價格、供應鏈出現瓶頸,皆為2022年投資市場蒙上一層陰影。然而,經濟變數雖導致市場波動,但有挑戰也有機會。目前各類債券殖利率來到相對高點,聯博認為最壞的情況大致已經過去,投資人如今可以積極發掘收益來源,揮別過去多年收益難尋的情況。

現階段主要國家央行審慎拿捏經濟成長與通膨之間的平衡。聯準會日前於2月利率會議中,再度升息1碼,將政策利率調升至4.5%-4.75%區間。然而,聯準會會後聲明稿表示通膨速度趨緩,但強調全球市場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聯博認為,升息步調減緩,有助於避免經濟進入嚴重的硬著陸情境,預期2023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則大致持平,歐元區與英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

根據歷史經驗,當經濟出現衰退隱憂時,投資人通常會對公司債券產生疑慮,主要是因為信用基本面往往會在經濟放慢前減弱,隨著經濟成長力道降低,發債企業接著陷入降評與違約週期。

然而,這次與過去經濟衰退期間的情況截然不同。目前發債企業的財務體質仍健全,主因在於,兩年前疫情爆發時,信用債券市場已經歷一段違約週期,倖存的企業體質相對強健,即便現在企業獲利已逐漸回穩,發債企業仍謹慎管理資產負債表與流動性。目前美國發債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持穩,並無過度擴張財務槓桿、利潤率也位於相對高檔,不至於出現降級潮與違約潮。

此外,自疫情爆發以來,非投資等級發債企業紛紛聚焦在延長到期日,並沒有「到期潮」逼近的問題。事實上,在2025年底前,市場僅有20%的債券到期,多數債券的到期日介於2026年到2029年之間,因此沒有大量債券即將到期而發債企業必須以現行較高利率發行新債的壓力,有助於減緩利率上行對發債企業的衝擊。

置身當前市況波動與機會並存的環境下,聯博提供三大債市投資心法,協助投資人掌握收益機會。

首先,平衡布局存續期間與信用債券部位。有些策略一方面布局公債與其他利率敏感資產,另一方面搭配信用資產,將兩者整合於單一而動態管理的投資組合,我們稱之為槓鈴策略。這類型的投資策略有助於平衡利率風險與信用風險,將彼此呈負相關的資產再平衡,有助於締造收益與潛在報酬,同時降低波動。

第二,逐步布局信用債券。目前多數債券殖利率升高,為投資人帶來暌違已久的布局時機。可以關注「具利差優勢的券種」如投資等級公司債券、非投資等級公司債券,以及包括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CMBS) 與信用風險移轉債券 (CRTs) 在內的證券化資產,亦能緩衝通膨衝擊,並擴展收益來源。

第三,保持投資彈性。與其隨著多空消息起舞,投資人應該做好準備,掌握資產評價與投資時機迅速變動的機會。放眼全球、橫跨多元類別的投資策略更能發揮效果,依據市況彈性調整投資組合。

新的一年將帶來挑戰與機會。放眼投資等級債券與非投資等級債券,目前多數債券殖利率接近近十年來的高點。因此,只要沉著面對市場,冷靜因應變數、擁抱高殖利率帶來的投資機會、妥善配置投資組合,將有助於在2023年持續朝投資目標邁進。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