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下,聯準會的兩難

Picture1

近期銀行業陸續爆發財務危機,凸顯美國聯準會(Fed)的緊縮政策正在發揮作用。施羅德首席經濟學家暨策略長Keith Wade預期,當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開始浮現,通膨就會受到抑制。

銀行業陸續爆雷,聯準會緊縮態度軟化

聯準會在最近一次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上決議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最高來至5%。原本,聯準會主席鮑爾(Powell)赴國會聽證後,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升息2碼,但歷經動盪的一週後,升息1碼與2碼的機率變成各半。

顯然,這波銀行業危機,已逼得聯準會不得不改弦易轍,有機構甚至預測,聯準會可能暫緩升息甚至降息,來因應矽谷銀行(SVB)與Signature Bank接連倒閉的情況。

鮑爾在FOMC會後記者會上強調,聯準會、財政部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已採取行動,並使用所有工具來保護銀行體系,確保流動性充足。然而聯準會雖作出升息決策,但也並未對銀行業的窘境坐視不管。

根據聯準會的聲明,我們可以發現,決策官員已注意到最近事件導致放貸限縮,對經濟的影響;而從聯準會的前瞻指引中也可發現,原本「持續升息」(ongoing increases) 的字眼已經被拿掉,改稱「有一些緊縮」(some additional firming)會是合適之舉,凸顯聯準會的態度已有所軟化。

鮑爾更明確指出,由於這次銀行業危機已等同升息一次或更多次,為此央行已經縮小了緊縮規模。不過他也表示,在此之前,通膨數據仍令人感到失望,因為通膨依然居高不下,且勞動市場依舊緊俏,這也使得他必須維持鷹派基調。亦即,若非銀行業出現危機,聯準會確實會在這次FOMC會議中升息2碼。

經濟前景如摸石過河 聯準會決定走中庸之道

聯準會顯然也陷入兩難,倘若聯準會高估這次銀行業危機對經濟的衝擊,選擇不升息,可能引發市場更多擔憂。投資人會懷疑,銀行業的情況是否比市場預期還要糟,或是聯準會其實知道更多市場不知道的壞消息?而這很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擠兌,使得監理機構得花更大力氣干預,也將導致銀行放貸條件進一步收縮。

但倘若聯準會維持既定步伐升息2碼,亦有可能過度激進,加劇銀行業危機,進而引發經濟衰退。因此,在對於整體經濟影響尚不明確時,聯準會決定選擇一條中庸的道路。鮑爾在會中強調,目前美國銀行體系安全無虞,且具有資本韌性。

市場與聯準會分道揚鑣 結果如何年底揭曉

而備受關注的利率點陣圖顯示,利率峰值為5.1%,與上一次預測持平,顯然聯準會官員與市場皆認為5月還會升息一次,但下半年利率走向,兩者已走向不同的道路:FOMC成員認為到2024年利率都將維持不變,市場則預期今年底前將會降息2碼,而我們也與市場維持一致的看法。

我們預期,今年下半年經濟將加速放緩,這將迫使聯準會提前採取行動;銀行業面臨的危機正說明,聯準會的緊縮政策已經發揮效果,若緊縮政策的滯後效應逐漸浮現,通膨就會受到抑制。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