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寬鬆」環境,有利特別股再攻一波
統一FANG+ETF經理人 袁永騰

近期各國紛紛傳出經濟數據好轉的利多消息,助長了投資人對於經濟復甦前景的樂觀情緒;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再度出現急速惡化的疑慮,全球單日確診一度超過23萬例,創下單日新高紀錄,加上中美緊張情勢和中印、兩韓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皆為市場增添額外的不確定性。
然而,受惠於全球央行和美國聯準會(Fed)繼續維持「高度寬鬆」環境,投資人持續追逐收益的需求日增,下半年特別股市場的表現並不看淡。
由於全球央行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舒緩了由疫情所引發的流動性恐慌情緒,帶動投資人信心一路回升,整體特別股市場已恢復其穩健走勢,而特別股指數*自3月下旬反彈以來維持走升格局,並吸引資金重新回流。
大型銀行資本支撐強勁
降低特別股的違約風險
雖然全球疫情二度爆發的疑慮越來越高,不過各國政府已有前車之鑑,對於疫情的因應已較有經驗,加上疫苗研發不時傳出進度樂觀的消息,二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威脅應該尚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從基本面來看,目前特別股發行人占比最大的金融業,資本體質依然健全,而且根據Fed最新發布的2020年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在面對最嚴重的衝擊下,銀行體系依然能達到普通股權益第一類( CET1 )資本的要求。
此外,美國大型銀行已計畫透過增資來抵抗新冠疫情不確定性,而Fed雖然限制普通股股利的發放以及股票的買回,但實際上是未雨綢繆,此舉可讓銀行保有更多資金,故從資本結構及償付能力的角度來看,反而有利特別股。
因為Fed要求銀行利用限制股利發放來增加資本比率,此一規定實際上並不會影響特別股的股利發放,還將有助於債券信評的提升,大幅降低特別股的違約風險。
鬆綁銀行創造盈利空間
特別股殖利率仍然誘人
另外,Fed決定放寬銀行業的「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鬆綁銀行以自有資金投資私募股權與避險基金的限制,使得銀行會更清楚了解哪些交易是被禁止的,也讓金融業有信心參與交易,不必擔心違反規則,預計可為銀行業釋放約400億美元的資金活水,有助於提升銀行創造盈利的空間。
從評價面來看,先前的恐慌情緒使得特別股的利差一度來到近年來的相對高位,雖然近幾個月來逐漸縮窄,但7月以來仍維持在440 BP(基點)左右,具歷史低點的124 BP(基點)還有一段距離,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現在仍是布局特別股的好時機。
此外,投資等級的特別股價格近期雖已回升至接近合理區間,目前的殖利率水準約維持在5%左右,在Fed將基準利率降到零、全球央行還在陸續降息的環境下,以特別股平均投資等級的信用評級而言,這樣的殖利率水準仍相當誘人。
就特別股產業來看,仍相對看好體質穩健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現金流量能見度較高的公用事業、通訊服務業,未來也會伺機參與優質特別股新發行(IPO)的投資機會。就風險方面,要持續觀察全球疫情發展狀況,以及地緣政治情勢是否惡化,並留意特別股市場仍有波動風險。*全文所指特別股之價格、殖利率、利差,皆以ICE美銀固定利率優先證券指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