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推動AI新科技商機

Picture1

第二波疫情是否來襲,近期再度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回顧年初疫情發生以來,其對全球市場帶來的最大改變之一,就是為了因應疫情發展,人們開始逐漸改變生活上的諸多行為模式,而這樣的改變,不但加速推動長期新科技趨勢的發展步伐,5G落地更使得各種應用成為可能。

根據Morgan Stanley研究資料顯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許多長期新科技題材發展、推高科技相關支出,隨時全球疫情進入下半場,這股新趨勢有望持續發展、擴大,相關題材也將受惠。這些題材可進一步劃分為五大新科技趨勢,包含遠距工作、數位轉型、線下轉線上、天涯若比鄰及醫療科技等。

其中,5G帶來高速運算、帶動智能運用場景增加,另外像是聯網項目及數據量等都將上升,進一步推動包含資料中心等AI相關發展。許多企業藉由提供新工作模式及消費模式的解決方案,在此次疫情周開創了一波周期性成長的契機。

在遠距工作及數位轉型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遠距工作需求逐漸增加,如何讓團隊維持交流及工作效率,除推動協作平台需求外,也推動企業加速雲端部署及資訊數位化。而為因應疫情發展及相關政府規範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也讓消費者改變消費行為,例如至餐廳用餐的行為模式,因而轉變為高度倚重食物配送。

另一方面,部分娛樂行為也開始轉為居家的數位娛樂,人們開始大量運用社群或虛擬、擴增實境等形式或管道,來保持社交圈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也讓民眾體認到數位醫療的可能性,此一潛在需求未來更可望加速科技與醫療領域的結合。

若進一步深入這五大新科技趨勢,將會發現AI技術無所不在,且隨著企業逐漸進行數位轉型,AI將進一步在各產業帶來破壞式創新,並帶來新投資機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驅動的長期轉變也可望進一步使相關企業受惠,如供應鏈分散及儲備較高的安全庫存等,供應鏈的複雜化更可望增加相關電子商品需求。

從基本面和評價面來看,目前S&P 500本益比較高的一個原因是企業獲利受今年疫情而暫時承壓,另外長時間的低利率預期也會支撐較高的本益比。若以2021年預估企業獲利來看,S&P 500多數產業的本益比約會接近2019年的水準。另一方面,超過90%的S&P 500企業已公布第二季財報,在各產業中又以科技產業繳出優於預期財報數字的比例最高。

展望2021年,AI相關個股基本面仍然健康,且AI相關需求仍然強勁。舉例來說,因應新冠肺炎帶來的行為模式改變,企業或政府將加速數位轉型,才能接觸客戶,因此如零售商提供線上購物,餐廳須提供外送服務等,因此許多協助數位轉型的AI企業有機會保持高成長或是於經濟修正後也能快速回復成長。

雖然對第二波疫情及經濟復甦型態的擔憂使部分板塊承受壓力,但在醫療體系量能改善、民眾對社交距離的重視增加、以及疫苗及療法的發展等大趨勢的支撐下,經濟正朝向逐漸回復的方向發展。

至於年底登場的美國大選可能對AI、科技相關板塊的影響?儘管民主黨是傾向支持對大型科技公司加強管制或分拆政策的,同時也對使用低稅率的大型公司態度較不友善;但另一方面,民主黨也支持增加研發費用以支撐如電動車或5G網路等AI相關技術的發展。在勞動政策方面,民主黨可能加強對零工經濟勞工保護等的潛在影響,也需要再進一步觀察。

但由於美國國會通常會需要多方考慮且達成共識才能實施重大立法變革,政策調整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並且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短中期市場的主要驅動因子仍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Figure1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