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創新對於糖尿病患帶來的改變及商機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 呂丹嵐

由於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現代人罹患糖尿病的人數越來越多,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數達4.6億人,預估到2030年將攀升至5.8億人,且開發程度高及都市地區盛行率相對較高,美國去年在糖尿病相關支出就高達2,950億美元。
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T1)糖尿病及第二型(T2)糖尿病,其中第一型好發於未成年人,可能是因先天基因或病毒感染所致,僅能靠施打胰島素方式進行治療;第二型則以成年人為主,佔整體患者約90%,初期可以透過飲食或口服藥等方式控制,然而病程發展至胰臟的Beta細胞損壞後,最終仍需以胰島素藥物治療,故目前胰島素藥物佔處方量約60%。
糖尿病患者目前多仰賴指尖測量血糖,合併人工注射胰島素的方式進行血糖控制;然而此種模式除了無法即時監測血糖變化之外,每天須注射多次胰島素大幅影響病患生活品質。所幸在連續血糖監測及胰島素幫浦等產品推出及演進下,兩者相互結合形成一個「人工胰臟」,相較傳統血糖控制方式,提供一個更為便捷及安全的血糖控制方式。
連續血糖監測(CGM)是透過儀器上的探頭植入患者皮膚下方、且附著到皮下的組織液,藉此即時監控預測患者血糖變化及提早發出警示,病患可以據此調整血糖高低,避免危險。在1999年美國醫材大廠Medtronic 推出第一個獲得FDA核准的連續血糖監測(CGM)儀器以來,目前市面上產品均朝提高配戴天數、減少耗材頻繁更換、與其他裝置進行資料傳輸,及減少使用指尖測量進行校準發展,且儀器體積越做越小,大幅提高病患使用意願。有趣的是,雖然Medtronic為較早推出CGM的廠商,但近期卻面臨Abbott及DexCom瓜分市佔率,特別是DexCom在2018年所推出的DexCom G6,雖然價格較貴,但靠著優異的檢測準確度,且完全不須指尖針刺校準,市場評價頗高。
胰島素幫浦(Insulin Pump)的演進則提供另一項創新,主要原理是透過微電腦控制器,使用幫浦將速效胰島素打入皮下組織。相較於1970年代推出的第一代幫浦體積相當龐大,當前各家廠商的幫浦已縮小至如同智慧型手機大小。目前Medtronic市佔率雖超過50%,同樣遭受新興企業Tandem Diabetes Care旗下的T:slim X2所挑戰,相較於Medtronic MiniMed 670G,T:slim X2除了擁有觸控式螢幕外,藍芽連線與可充電電池更添使用便利性,且能透過軟體持續更新系統延長產品使用週期。此外T:slimX2更與DexCom旗下的DexCom G6進行整合,並使用Control-IQ技術(AI),建構完整的「類人工胰臟」,臨床試驗顯示該系統對於血糖維持效果良好,能預防病患在睡眠中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創新的產品及同業產品整合讓Tandem的市佔率在過去短時間內大幅成長。
以往CGM及胰島素幫浦因費用高昂及產品發展尚未成熟,導致許多病患仍採用傳統方式進行血糖控制,但隨著產品創新、及給付和納保範圍擴大下(2018年Medicare開始納入第一型糖尿病患針對CGM的給付、今年CMS決定給付遠距監測的規定、UnitedHealth也在今年7月開始將Tandem胰島素幫浦T:Slim X2納入承保範圍),病患使用意願可望提高。目前美國約有30%的糖尿病病患使用胰島素幫浦治療,而美國市場以外滲透率甚至僅有10-20%,產業滲透率仍低,長期具有龐大成長空間。而對Tandem及DexCom等創新醫療設備公司來講,相對傳統大廠因事業範圍廣,較無心力僅針對單一設備投入過多技術研及產品創新,這些公司更能專注於利基型產品發展、掌握未來市場成長潛力正好。在產品不斷創新的環境下,也將嘉惠糖尿病患者在治療與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於糖尿病患者亦可為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