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主題背後蘊藏龐大投資機會
瑞銀 (盧森堡) 全球多元關鍵趨勢基金產品經理 張婉珍

隨著主要經濟體都開始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我們如何辨別全球向永續、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的贏家和輸家?我們認為,在這場新的挑戰中,能提供新技術促進能源轉型,以及踐行良好業務模式的企業,有望獲得市場肯定。至於無法轉型,或進入資本市場受限的企業,則會受到市場嚴厲的挑戰。
隨著能源轉型持續進行,擺脫傳統化石燃料能源的挑戰也越來越明顯,只是可確定的是向低碳轉型的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不確定性和意想不到的結果。
為實現這一艱巨任務,全球需要協調一致,制訂有效政策方案,必須滿足承諾和貢獻能力各異的參與方的要求。我們預估,隨著資金流、投資週期和大宗商品價格的錯配,將帶來許多創造Alpha的機會,同時也可望在各行業、主題和地區,產生結構性的贏家和輸家。
要實現《巴黎氣候協定》定下的目標,未來幾十年能源結構轉型(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所需的資本支出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這個艱巨的挑戰需要上兆美元的投資,同時也需要傳統和新型供應鏈進行巨額投資,才能跟得上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我們認為,可再生能源供應鏈將帶來一系列可觀的投資機會。
在影響能源轉型方向和節奏方面,全球資本市場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認為,轉型過程已經開始,轉型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促進者,有機會獲得更高的估值,以及更低的資金成本。
至於處於結構性劣勢的行業,面臨著投資者基數不斷減少、進入資本市場的管道更加有限的挑戰。政策取向通常會影響資本的流動,而對企業來說,資本的流動又可視為是一種自我強化的機制,這將有利於加速企業轉型的速度。若企業能有創新技術促進本身轉型,同時擁有好的商業模式,將可望在這場新的戰場中獲勝。
舉例來說,有些曾經低迷許久的行業,如今在技術革新下,展現強大的增長動力,或是一些週期性產業,也有可能迎來數十年的增長趨勢。公用事業就是一個例子。
發電行業的脫碳是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公用事業進入長期增長階段,當它們的發電資產從使用化石燃料轉而使用可再生能源時,傳統估值指標可以已不再適用,而是應從“成長”角度對公用事業進行估值。
由新能源發電的成本加速下降,為大規模商業化脫碳奠定基礎,脫碳速度超過許多人的預期。儘管能效持續提升,但全人類對電力需求仍將大幅增長,因為有許多經濟領域將放棄傳統能源,轉而採用電力所致,這將為這個傳統的產業帶來新的發展面貌。
我們認為,能源轉型主題背後的強大動力將會帶來投資機會,因為氣候友好型政策以及技術的快速進步,將繼續推動全球主要經濟體進行脫碳。因此能源轉型主題未來不論是在多、空方面,都可望帶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會,有些重要的結構性主題,有望延續10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