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布局夠全面 不怕主流大風吹
凱基全球菁英55ETF預定基金經理人

2023年第一季,在評價修復帶動下,科技產業上演一波反彈行情,時間撥回到美國聯準會(Fed)連番升息的2022年,則是科技與成長股落難,能源類股一枝獨秀;反觀疫情爆發、量化寬鬆政策尚未轉向的2020年,表現最好的是科技股,平均上漲44%;最差的是能源類股,下跌34%,QE時代科技股表現搶眼,不過拉長投資期間來看,會發現過去20年間,沒有永遠的產業贏家或輸家。
產業輪動現象頻繁
疫情過後,各產業的報酬表現差距擴大,類股輪動現象頻繁,從過去10年間11大產業年度總報酬表現觀察,能源產業有5年墊底,另有2年由通訊墊底,醫療、REITs、公用事業則各有1年墊底;同樣的10年間,科技與能源產業分別拿下3年績效冠軍,另外4次由非核心消費、公用事業、醫療產業分居冠軍,可以看出產業輪動、分庭抗禮的市況變化。
科技與成長股 依然是熱門標的
然而觀察近一年國人淨申購前十大境外股票型基金金額分布,可以發現科技與成長股依然是國人投資海外股票的熱門標的,對科技產業情有獨鍾的投資人,若是在2022年布局追蹤偏重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就面臨到高達33%的跌幅。提醒投資人,採行產業全面布局的投資策略,可能是接下來面對投資變局的較佳對策。
所謂的全產業布局,依據彭博11大產業分類來說,包括核心消費、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工業、通訊服務、房地產、原物料、金融、非核心消費、能源、資訊科技產業,藉由廣泛布局各個產業的菁英企業,就不用擔心錯過任何產業的上漲機會。
廣泛布局11大產業 不用擔心錯過產業上漲機會
全產業的投資策略,可以避開重壓單一產業所帶來的類股輪動風險;一旦景氣衰退周期結束、整體報酬也相對有表現機會,以全產業作為資產核心配置,也更可以全面掌握各產業的復甦反彈契機。
隨著美國進入超級財報週,全世界都在看究竟接下來市場要走向何方,市場觀望情緒開始升高,與其猜測接下來主流產業要換誰當,不如廣泛布局11大產業,結合產業動能加減碼,就是面對產業轉折的最佳解方。
資料來源:Bloomberg;凱基投信整理。產業指數皆為S&P500產業指數,各產業以及S&P500皆使用總報酬指數。資料日期:2012/12/31 – 2022/12/31。
註1:資料來源:Bloomberg;凱基投信整理。產業指數皆為S&P500產業指數,各產業以及S&P500皆使用總報酬指數。 資料日期:2002/12/31 – 2022/12/31。
註2:資料來源:基金資訊觀測站。資料日期: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