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地緣政治雙挑戰聚焦全球成長、收益多重資產
安聯全球收益成長基金(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產品經理 胡韡耀

過去半年來,包括:貨幣政策方向及步調、通膨壓力、供應鏈問題及地緣政治風險,明顯成為牽動市場的關鍵因子;後疫情時代市場風格、產業及趨勢結構發生轉變後,對投資需求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隨著美國通膨升至四十年來最高水準,聯準會正式啟動升息循環,且亦明確表示接下來將收緊貨幣政策,以期穩定物價、防止經濟過熱;面對升息環境的到來,該如何投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投資課題。
以全球收益成長策略為例,主要聚焦在全球多重資產投資機會,除了布局股票、可轉債、高收益債和選擇權,也增加了投資等級債部位;區域上則強化美國以外如歐洲和部分亞洲市場的機會,希望能在補強收益、掌握資本增值機會的同時,也能借重投資級債的部位,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
為何需要聚焦在全球多重資產? 其中一個考量,升息環境下,加入成長動能才能維持收益。儘管升息對於收益的第一個衝擊,在於手上的收益型資產有可能因而降價。然而,升息並非全為壞事。美國聯準會之所以會升息,主要原因之一會是經濟成長的速度回歸正軌,需要適度拉高利率環境,避免經濟或通膨進入過熱的情況,宛如逐漸康復的病人需要取下高壓氧的照護設備一般。
因此,對投資人而言,若要在升息環境下維持收益動能,勢必需要分散佈局能在升息環境下受益的資產,例如因為經濟成長回溫而有所表現的成長型資產。
另一個考量,則是,收益型投資人常有的另一個盲點,在於容易將收益型資產的「收益」誤解為「報酬」。當然,「收益」越高,通常「報酬」也容易較高,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在升息環境下,某些債券型資產有可能將「收益」給了投資人,但債券本金卻因升息而超跌,讓投資人賺了「收益」而賠了價差。
也因為如此,投資人在選擇收益型資產的時候,除了關注收益率之外,也必須重視總報酬的潛力,唯有越高的總報酬,才能創造更高的收益,才是真正為投資人賺錢。而成長型資產的動能,正是在升息環境下,能輔助收益型資產提升總報酬的利器。
第三個考量,則是著眼與近期地緣政治風險有增溫跡象,導致市場震盪劇烈。也因此,面對愈來愈波動的市場表現,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的投資策略,更顯重要與關鍵。
不過,市場雖是波動,但若是冷靜觀察基本面現況與市場動向,其實可以發現全球經濟成長速度仍高於20年平均,通膨也是可望隨著基期效應而逐步回落。
在資金流動極為快速、且快速輪動的情況下,多元佈局為上。對於積極型的投資人而言,掌握趨勢、伺機進攻,都是投資市場的家常便飯,但對於只求穩穩收息的收益型投資人來說,與其花費心神去追逐快速的資金流動,不如透過資產、風格與地區的分散投資,讓自己左右逢源,不漏接任何機會,亦能無形中減少交易成本,提升長期投資的勝率。
對於收益型投資人,面對升息環境的挑戰,除了將收益型資產搭配成長動能,化阻力為助力的同時,也可以將投資的維度放廣,透過資產、風格與地區的分散投資,才能不漏接資金快速流動下的任何輪動契機,在地緣政治風險增溫的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