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資產管理規模方面,2018年,境內基金規模由2017年底的23,185億元成長至25,719億元,成長率約為10.93%,全權委託投資規模則由17,499億元成長至18,662億元,整體投信投顧業總管理資產規模由41,070億元成長至44,787億元,年成長率為9.05%;在境外基金方面則略有消退,國內投資人持有金額從去年底的34,956億元減少為31,853億元,衰退8.88%;總計所有境內外基金、私募基金及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的總管理資產規模為新台幣76,640億元,與2017年底之規模相當。
迎向2019年,公會仍將持續推動退休理財相關工作及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包括:
|
推動勞工退休金自提自選投資機制與協助「全民退休自主投資實驗專案」
勞工退休金自提自選投資機制是在現行的勞工退休金制度下,針對勞工自行提繳退休金的部分,提供一個可以自行選擇投資商品的平台,此機制不會影響勞工在現行制度的權益,雇主提撥部分仍保有政府的保證收益,而自提的部分則可投資經篩選的優質退休商品並享有稅負優惠,不但可以增加勞工自願提撥的誘因,又能讓勞工善用多元理財商品做好退休儲蓄,達到分散風險、提高投資效益以及節稅等多重效益,同時亦能協助政府解決現行退休金制度的沉重壓力。
然而,由於自選機制須由勞工自負盈虧,導致外界有所疑慮,因此,在金管會的指導下,公會與集保結算所、證基會共同委託基富通執行「全民退休自主投資實驗專案」,盼能藉由1萬人為期2年的小型實驗,向全民宣導定時定額長期投資的正確觀念,與及早準備退休理財的益處。
|
持續推展全權委託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
自2017年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robo-advisor)以來,投信、投顧及銀行都陸續推出相關服務,但目前的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是透過自動化工具提供投資人投資顧問服務,仍須客戶同意後才能真正執行投資交易,未來,公會將進一步研議以自動化工具提供全權委託投資業務,依雙方約定的投資方針、風險範圍等條件,由理財機器人為客戶執行資產配置及再平衡的運作模式,以較低成本提供一般投資人具相當品質的投資建議及管理服務。
|
研議基金投資組合之風險等級核算方式並調整適合度相關規範
隨著投資人分散風險與多元布局的意識提升,投資人的理財需求已從單一金融商品轉變為投資組合服務,因此,公會刻正研議基金投資組合之風險等級核算方式,並建議修正基金銷售適合度規範以符合投資組合銷售模式。
|
參與亞洲區域基金護照
為協助業者邁向國際,提升事業競爭力,透過參與澳洲推動的亞洲區域基金護照(Asia Region Funds Passport,ARFP),只要符合共通的基金審查標準,即可將基金銷售至亞洲區域基金護照機制的參與國家,有助於開拓投信基金之國際銷售市場。
新的一年,期盼在全體業者與公會的攜手努力下,除能持續推進上述重點發展項目外,在擴大資產管理規模、布局亞洲與接軌國際、以及金融科技等項目上,也能開創新的業務商機,公會將持續努力健全產業生態及構思發展策略,打造永續經營及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
|